廣靈剪紙:“鄉間小花”拉動“航空母艦”
春節期間,記者走進日前被評定為“全國創意產業最佳園區”的廣靈剪紙產業園區,一股濃郁的民俗民風撲面而來。園區主任張多堂說,廣靈剪紙像一枝迎風搖曳的鄉間小花,香味滲透進文化、教育、傳媒、生態、旅游、影視、飲食、建筑等眾多領域,正拉動起蓬勃興起的產業群。
“廣靈縣位于北岳恒山東麓,80%的農民會剪紙這門手藝。被譽為‘中華民間藝術一絕’的廣靈剪紙,被列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以其艷麗的色彩、生動的造型、纖細的線條、傳神的表現力和細膩的刀法獨樹一幟,自成一派。”縣委書記郭占寶說,“為進一步挖掘民間文化藝術‘金礦’,更好地傳承、挖掘、整理、研究、創新,我們創辦了中國第一家剪紙職業技術學校,建成了全國最大也是唯一的剪紙類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產業園區,創建了研發、生產、包裝、培訓、觀摩、銷售六大基地。縣內崛起了張氏、蕙花、青紅等龍頭企業,帶動周邊9個鄉鎮的2600余戶農戶從事剪紙產業。”
在廣靈剪紙文化展區,記者看到,新創作的作品題材豐富多彩,有文物古跡、旅游景點,有人物造型、四大名著、《清明上河圖》、《五牛圖》等,并延伸出剪紙郵票、剪紙畫冊、剪紙畫軸、剪紙鏡框等。張多堂介紹說:“剪紙作品由原來的幾十種發展到現在的四大類5000余種,產品遠銷歐美等20多個國家。通過國家商標局注冊了‘廣靈剪紙’‘張棟剪紙’地理保護商標和個人商標,獲得了國家知識產權局頒發的15個禮品外觀專利證書和122個著作權專利。”
剪紙藝術博物館、剪紙職業培訓學校,剪紙文化產業園區等形成了創意生產、教學研究、旅游觀光、展覽銷售一體化的剪紙產業鏈,呈現出“一館一鏈一園”式輻射狀發展。郭占寶說:“讓剪紙產業規模化生產、市場化運作、品牌化提升,輻射帶動眾多產業的發展,打造走向世界的‘航空母艦’。圍繞建設綠色名縣、塞上水鄉、生態勝地的特色發展戰略,以濕地文化為主線,深入挖掘民俗文化、生態文化、田園文化、宗教文化,規劃合理安全的旅游線路,開發特色旅游文化產品,舉辦特色文化旅游活動,實現了社會效益、經濟效益、文化效益‘三贏’。”
(編輯:高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