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電影表演藝術家張瑞芳去世 享年94歲
張瑞芳
2012年6月28日晚,我國著名表演藝術家張瑞芳因病在上海逝世,享年94歲。
張瑞芳,1918年6月15日出生,我國著名表演藝術家。為新中國電影奉獻了一個獨一無二的喜劇形象——“李雙雙”。 張瑞芳曾是話劇舞臺上聞名遐邇的四大名旦之一,從舞臺到銀幕,她塑造了一系列鮮活生動的形象。1962年的快嘴“李雙雙”,讓她達到電影演藝事業巔峰。
早在19歲時,張瑞芳就與白楊、舒繡文、秦怡并稱為 “四大名旦”,活躍在話劇舞臺上,光彩奪目。解放后張瑞芳加入上影廠,先后主演了《南征北戰》,《李雙雙》、《家》、《泉水叮咚》、《大河奔流》等眾多優秀影片,塑造了一個個豐富飽滿的中國女性形象。其中《李雙雙》榮獲1963年第二屆《大眾電影》“百花獎”最佳女演員獎,張瑞芳也成為中國觀眾心目中的電影女神。
曾得郭沫若兩度贈詩
如果從業余演出開始算起,張瑞芳從藝已超過70年,《放下你的鞭子》《棠棣之花》《屈原》《北京人》《家》……她塑造的眾多女性角色無不讓老一輩話劇觀眾贊嘆唏噓、記憶猶新;解放后在《李雙雙》《母親》(電視劇日版電影韓版電影)《三年》《家》《泉水叮咚》等近二十部電影中,張瑞芳刻畫的一個個善良、樸實無華的女性形象,成為電影長廊里的絢爛風景。
張瑞芳早在19歲時,就參加了“北平學生戰地移動劇團”。此后在重慶,她與白楊、舒秀文、秦怡并稱為話劇界“四大名旦”。張瑞芳在《屈原》中的表演,一次次激起全場大喊“還我屈原,還我國土!”“打倒日本帝國主義!”的口號。郭沫若曾寫詩贈與她:“憑空降謫一嬋娟,笑貌聲容栩栩傳。贏得萬千兒女淚,如君合在月中眠。”
然而,就是這樣的話劇明星,突然轉移到了電影片場。
1951年10月,張瑞芳告別了中國青年藝術劇院,踏上了南下的列車。為了醫治感情上的傷痛,她聽從了周恩來總理的勸告,離開北京到上海去工作。在上海電影制片廠,張瑞芳幾乎把全部的熱情都放在了電影上,在《南征北戰》《家》《聶耳》《大河奔流》《李雙雙》等影片中先后扮演主角。憑《李雙雙》榮獲第二屆大眾電影“百花獎”最佳女演員后,張瑞芳得到郭沫若再度贈詩:“天衣無縫氣軒昂,集體精神賴發揚,三億神州新姐妹,人人競學李雙雙。”
周總理請她吃螃蟹
1962年的快嘴“李雙雙”,讓她達到了電影演藝事業的巔峰。電影《李雙雙》是一部展示中國農村婦女嶄新精神風貌的優秀影片。由張瑞芳主演的婦女隊長李雙雙,爽直潑辣,快人快語,遇到開心的事咯咯大笑,遇到麻煩的事處理果斷,同時對孩子疼愛有加、對丈夫體貼入微。在第二屆“大眾電影百花獎”的獲獎名單上,《李雙雙》一舉獲得四個“最佳”:最佳影片、最佳編劇、最佳女演員和最佳配角獎。
按理說,從小生活在城市的張瑞芳對農村生活并不熟悉,但她還真是把李雙雙演活了。在當時的張瑞芳看來,李雙雙是個做事風風火火的農村婦女,這部戲的基調也是喜劇,于是她想表演得夸張一點。但當時的“外部氣候”比較緊張,拍戲時導演魯韌天天提心吊膽地提醒張瑞芳,“不行,千萬不要放得太開!”于是,張瑞芳表演時顧慮重重,比如演李雙雙笑時,不得不趕緊用手捂住嘴,不能咧嘴大笑。“編劇寫的李雙雙和喜旺的對話簡直太精彩了!但還是被左改右改,我真是很生氣。”但1962年秋天,剛訪問日本結束回到北京的張瑞芳被周總理邀請到家中吃飯,周總理見到她的第一句話就是:“今天請你吃螃蟹,因為《李雙雙》這部好戲。”讓張瑞芳更沒想到的是,影片上映后竟轟動全國。
但不久之后“文革”來了,《李雙雙》被戴上了“階級斗爭熄滅論”等帽子,張瑞芳也遭受了磨難,在牢里呆了三年。
年過八旬辦敬老院
“文革”結束之初,張瑞芳又重新活躍于片場,在《大河奔流》《怒吼吧,黃河》和《泉水叮咚》中扮演角色。但1982年拍完影片《泉水叮咚》后,張瑞芳便很少再出現在銀幕上,經常有攝制組請她出山,都被她婉拒。張瑞芳曾說過:“我總覺得演員是青春藝術,為什么青春偶像那么火?人們還是希望美的享受,老年人題材很難走俏市場,機會還是多留給年輕人吧。”
2000年,年過八旬的張瑞芳辦起了敬老院。她說:“老人們最知心的還是同齡人,但是現在的老人普遍缺少這樣一個環境。只有老人才能理解和懂得老人的孤獨……”張瑞芳說,她辦敬老院不是做生意,只是想讓有共同愛好、共同語言的老人們,有一個共同的家。
“我只是個聽話的演員而已,談不上有多偉大的成就。”這是張瑞芳常說的一句話。她曾說過:“捫心自問,幾十年來由于各種原因,我拍的片子數量很少,還不到20部。現在的年輕演員上戲的頻率真令我們這一代老演員羨慕,他們幾年拍的片子比我們一輩子拍的還多。”2007年,第16屆中國金雞百花電影節頒獎典禮上,張瑞芳獲得“終身成就獎”卻淚灑當場,只哽咽著說了一句話:“很多人都應該來領這個獎,可他們都已經不在了……”
(編輯:歐陽文奇)
· | 影壇“戰馬”靜靜離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