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文化思想,在“十四五”規劃即將收官、“十五五”規劃即將開啟之際,由中國文聯、中國科協共同主辦的“藝術與新質生產力”專題座談會于8月30日在杭州舉辦。座談會錨定2035年建成文化強國戰略目標,聚焦藝術與新質生產力的深刻關系,探討中國式現代化的文藝貢獻與新質生產力的藝術表達這一時代課題,進一步明確文藝工作的歷史方位和時代使命,在中國式現代化的新征程上推動文藝文聯工作高質量發展。
中國文聯黨組書記、副主席張政,中國科協黨組成員、書記處書記王進展出席會議并講話。中國文聯黨組成員、副主席徐永軍、諸迪,中國文聯黨組成員、書記處書記謝力、李昕,中國文聯副主席許江、潘魯生等出席座談會。中國文聯黨組成員、副主席高世名主持會議。藝術家、科學家、企業家代表,以及中國文聯所屬各全國文藝家協會、文聯機關相關部室、部分地方文聯負責同志,中國科協相關部門負責同志,浙江省文聯、浙江省科協和中國美術學院相關負責同志等80人參加座談會。
座談會上,潘魯生,中國工程院院士、山東省科協主席凌文,中國美術學院院長余旭紅,中國科學院院士、浙江大學醫藥學部主任黃荷鳳,全國政協委員、民進中央開明畫院副院長舒勇,中國流行色協會會長賀顯偉,中國美術學院教授、DIA中國設計智造大獎秘書長盧濤,中國科協創新戰略研究院創新環境研究所所長劉萱,中國美術學院教授、創新設計學院副院長兼AI中心常務副主任于朕,中國科學院寧波材料技術與工程研究所研究員張文武,深圳佳簡幾何工業設計有限公司聯合創始人兼設計總監張九州等11位藝術、科技領域的代表,圍繞“藝術與新質生產力”主題發言。
會議指出,把握藝術與新質生產力的關系,關鍵就在于科學把握藝術與科技的辯證關系。要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新質生產力的重要指示精神,賦予新質生產力更堅實的人文支撐和更充沛的精神動力。要從歷史縱深、理論高度和實踐維度領悟新質生產力的豐富內涵與時代價值,深刻把握藝術在人類認識世界、改造世界進程中的能動作用。
會議認為,新質生產力的核心要素是科技創新,人工智能作為引領新一輪科技革命的戰略性技術,無疑是新質生產力的典型代表和重要引擎。新時代人工智能發展的戰略目標和新質生產力躍升的必然趨勢,對藝術擔當時代使命提出了前所未有的全新要求。文藝工作者回應新質生產力發展的時代要求,就要直面人工智能發展的時代呼喚,既要放大新技術的優勢,也要放大藝術自身的優勢,樹立文藝工作者的自信,以自身的創作與實踐,積極融入藝術與科技融合發展的時代浪潮,在中國式現代化的歷史進程中發揮文藝工作獨一無二的價值。
會議明確,全國文聯系統特別是各全國文藝家協會要進一步加強與中國科協等相關單位的深度合作,在更大范圍發揮科學作用、彰顯藝術價值。要深刻把握互聯網、AI等技術革命催生的文藝新業態,積極搭建跨領域創新創作平臺,探索藝術和科技雙向賦能的新路徑,持續優化文藝創作評獎匯演實踐、提升文藝傳播效能,用高質量的藝術作品和活動,助力科技創新,賦能經濟社會發展。
會議提出,廣大文藝工作者要牢記囑托、瞄準定位,積極投身文藝與科技融合、藝術與AI共生的創新實踐,勇立潮頭、主動搏擊,到源頭飲水、與時代同行,為建設文化強國和科技強國作出藝術應有的貢獻。
座談會前,參會人員赴中國美院中國設計智造館、M511光影匯、未來科技城展館等科技與藝術創新實踐發生地、集聚地調研。這是繼8月25日在北京召開的“人文經濟學:文藝賦能地方經濟社會發展”座談會后,中國文聯舉辦的又一次專題會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