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人們的經(jīng)驗里,“笑場”往往是被當做一場演出事故來看的。《雷雨》被笑場后,在劇中飾演周樸園一角的人藝演員楊立新在微博上表達不滿,迅速在網(wǎng)上引起熱議。有觀眾吐槽稱“表演hold不住”,另一方則認為年輕人不懂經(jīng)典,“對經(jīng)典缺乏尊重”。無論實際情況怎樣,從劇場文明的角度講,笑場顯然很不應該,而且它的確也干擾了演員的表演。
曹禺先生的劇本《雷雨》,是中國話劇史上驚雷出世般的存在,其經(jīng)典地位不必存疑。看了網(wǎng)上列舉的“笑點”,比如周萍見到父親就“雞飛狗跳”,在繁漪面前的手足無措,冒雨到四鳳后窗伴隨一聲霹靂帶來的驚悚,我并不以為有什么不妥。
問題出在了哪里?在諸如小三、偽干爹等有違倫常的現(xiàn)實映照下,話中某些純潔的真話可能會被理解為矯情,劇中人命關天的人物糾結也變得荒誕可笑。在此接受語境下,周萍的作為難免讓人想起周星馳在電影《喜劇之王》中的形象,笑便有了邏輯基礎。
【閱讀詳細】
對于《雷雨》這個劇本,今天的“90后”、“00后”也許真的缺乏一個理解過程,他們對周萍和繁漪的“亂倫”、對四鳳的懷孕見怪不怪。臺上的演員越是認真地演,他們就越覺得可樂。
戲劇藝術的鮮活正體現(xiàn)在用創(chuàng)造的變化與世界的變化發(fā)生共振,是要表達對于當代生活的體驗。經(jīng)典作品中的文學性仍然存在,就是要表達當代的東西,因而需要不斷有新的當代的闡釋。
《雷雨》日前在滬上演,整整3個小時的演出中,場下笑聲不斷。這樣的情形不止發(fā)生在普通觀眾中。前一晚彩排,不少滬上戲劇圈的專家、媒體記者在臺下觀看,笑聲此起彼伏,觀劇體驗十分歡樂。這一來,該劇此前在北京發(fā)生的學生公益場“笑場”就不再是偶然事件。
“要求別忘人倫天性有什么可笑的?恐怕觀眾也需要審視自己。”更多人將《雷雨》遭笑歸結于時代。“我知道這不是學生的問題,而是學校、老師的問題。他們還懂不懂得什么叫經(jīng)典,什么叫權威,什么叫做追求?”
【閱讀詳細】
泛娛樂時代,對傳統(tǒng)文化缺乏敬畏,甚至拿傳統(tǒng)文化里的一些元素進行嘲諷,成為一些年輕人彰顯“個性”的做法,但娛樂應有邊界,在嚴肅舞臺面前,淺薄娛樂心態(tài)應止步。
他們的哄笑,或許是對《雷雨》語言的不適應,或許是對某些橋段的不認可,或許是對故事和生活的反差不以為然。但是不要忘了,今天的他們已經(jīng)習慣了用笑表達歡樂,也用笑表達痛苦。當戲謔、反諷和顛覆在年輕一代的文化里成為流行詞的時候,我們已經(jīng)很難簡單地用反智主義、個性化來描述我們的文化未來。那是一個不確定的未來。
朝圣式的戲劇欣賞,只存在于心中有圣殿的人們。對于我們這代人來說,人藝毫無疑問是一個中國話劇的圣殿。但當今的中國藝術,正處在一個失去圣殿、也需重建圣殿的時刻。
先要有圣殿,然后才有朝圣。人藝是“我們”的圣殿,但不一定是“他們”的圣殿。或許,對于我們,人藝因它的歷史、藝德、藝術感而成圣殿;對于他們,因為流行、速成與速朽的時尚、脆弱的信仰,甚至是微博、微信中那些段子,而失卻了圣殿。
【閱讀詳細】
引起發(fā)笑的并不是作品本身和北京人藝的演劇方式,更不是因為年輕人的觀劇素養(yǎng),最主要的還是演員的表演問題。一些觀眾表示:“看了這個《雷雨》,感覺真不能怪90后觀眾。”

他們(她們)這么說
他說,根據(jù)統(tǒng)計,《雷雨》全劇有17處笑點,發(fā)出笑聲是正常的。談及人藝的編劇力量,他連說了三個“缺乏”。
“從我兒子剛懂事時,我就告訴他,你對任何一門藝術可以不喜歡,但絕不可以不尊重,人不能沒有起碼的憐憫心和同情心。”
藝術還是無止境的,我不相信經(jīng)典懾不住未來人。保護真誠,我們制度重新的完善和設置,怎么調(diào)動、激發(fā),這才是改革核心的出發(fā)點。
“觀眾的培養(yǎng)需要一個過程,才能慢慢地從吸引到喜歡,再到熱愛。但話劇有小眾性的特點,不一定要追求大眾化和通俗化。”

結束語——前進的思想與敬畏藝術的心
其實我們應該欣慰和感謝,多年來,藝術家們沒有放棄堅持,讓話劇藝術一直展現(xiàn)它的風采。楊老師在舞臺上的憤怒值得理解,話劇也遭遇了看不懂的觀眾。人藝著名導演李六乙說:“解決恐慌的唯一辦法就是,人藝繼續(xù)堅持成功經(jīng)驗‘親子場’,一百塊錢三張票,為未來的文化大發(fā)展大繁榮而從娃娃抓起……那時這些無數(shù)的娃娃們從小受人藝正宗藝術的培養(yǎng),再度觀賞《雷雨》他們就會哭了……”確實是這樣,到今天,人藝版的《雷雨》已改版三次,那我們?yōu)楹尾唤o觀眾機會,培養(yǎng)和改進一起進行,讓思想走在最前方的更遠一些。
相對于接受藝術教育的專業(yè)學生,孩子們從小到大每日里埋頭書本,可憐的空余時間里進劇場的次數(shù)屈指可數(shù)。對這樣長大的孩子,你要求他對語文填空以外的古今中外經(jīng)典內(nèi)容要了解,還要有敬意,著實有些奢望。但是,藝術的尊嚴與對演員最基本的尊重,是應有的,我們可以懷著一顆娛樂的心對待生活,不過還是應該保留一種對藝術敬畏的態(tài)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