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恩杰:讓京劇演員有地位有尊嚴
今年8月,由北京京劇院主辦的2011“魅力春天”青年京劇演員擂臺賽在京引起強烈反響。作為這次擂臺賽的主策劃人,第九次文代會代表李恩杰談起這次獲得良好口碑和社會效應的活動時,語氣是平淡和謙遜的,“搞青年京劇演員擂臺賽,其實不是北京京劇院的發明創造,在過去,很多老藝術家和藝術團體在對青年演員的培養上,對京劇藝術的傳承上,都做出了典范。”
在李恩杰看來,包括京劇在內的戲曲藝術,從它們的藝術形式本身,到它們所包含的優秀民族文化內涵,都是我們民族文化的精髓,把它們保留下來,是全民族的需要。現在,他思考的問題是,如何正確理解和看待今天的戲曲藝術所處的歷史方位,如何用正確的方法去弘揚它、推動它的發展。在他看來,首要的也是很重要的一條就是,不管是戲曲藝術家還是其他的戲曲藝術工作者,都應該自覺承擔起責任,有所作為,積極努力。“我們的民族藝術,需要我們接過來,也需要我們傳下去。”但他也很清楚地知道,這支戲曲工作隊伍在承擔責任的同時,也面臨著很大的壓力,他因此覺得這支隊伍“很優秀很偉大”。他特別提到了當今青年京劇演員們面臨的生存壓力。今年的這次“魅力春天”青年京劇演員擂臺賽,青年演員們參與的熱情讓他驚喜和感動,“雖然每個人只有一場的演出機會,卻調動了這么多青年演員的積極性,這說明我們的年輕演員們和老藝術家們一樣,對民族文化的傳承有著強烈的熱情和責任感,只不過我們能給他們的經濟支持太少。”他很理解這些青年演員們的心情:努力學京劇那么多年,付出了很多,收入也并不高,他們其實就是想演戲,并且一直堅守在這個陣地上。“這樣的年輕人還不可愛嗎?”他反問。所以,“我們現在能做的,無非就是給他們演出的機會。”
從青年演員們如今面臨的實際的困難,李恩杰深入到了京劇藝術的發展傳承問題,“只有從業者們在社會上有了地位、有了尊嚴,讓很多人羨慕,京劇藝術事業才能長遠發展,這是京劇價值杠桿的作用。”所以,他認為,在京劇藝術的發展過程中,在當下這個時期怎么來解決這些實際問題很重要。在他看來,京劇是手工業時代產生的文化產品,從生產力和生產關系的角度來說,它不是符合當下這個時代的一個產品,和現在的電影、電視劇、演唱會等相比,投入產出比是不一樣的。因此,他呼吁政府要對京劇藝術的傳承和發展加大支持力度。“僅靠京劇藝術家們在市場上打拼,是很困難的。”對于北京京劇院在傳承和發展中應該發揮的作用和努力的方向,李恩杰表示:“我們會從如何將傳統的藝術形式在新時代產生影響力這樣一個角度上,去創新我們的工作模式和思維模式。”
(編輯:孫育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