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騰盛世 百花迎春——觀中國文學藝術界2012春節大聯歡
農歷大年初二,在央視三套播出的中國文學藝術界2012春節大聯歡讓人久久回味。“百花迎春喜龍年,和諧中國向太陽”。熱烈歡快的開場歌舞《百花迎春喜龍年》和韋唯傾情演唱的《龍的傳人》,拉開了中國文學藝術界2012春節大聯歡的帷幕。祥龍獻瑞,盛世歡歌。舞臺上,舞龍的隊伍將金色的長龍舞起來,舞出龍騰虎躍,舞出龍馬精神。屬龍的周巍峙老先生為龍頭點睛,秦怡、賈作光、王昆、李默然、谷建芬、范曾等老藝術家們老當益壯,他們為偉大的祖國、為吉祥的新春獻上美好的祝福和心愿。臺上臺下互動交流,其樂融融,將晚會帶入了喜慶熱烈的氛圍中。
才旦卓瑪、李谷一演唱《一個媽媽的女兒》
于魁智、李勝素演唱《夫妻雙雙把家還》
張鐵林在朗誦
河北省雜技團表演雜技
舞蹈版、電影版“瓊花”齊聚一堂
配樂詩朗誦《西柏坡抒懷》
整臺晚會按地域劃分為“高原格桑美”“江淮杜鵑秀”“海南木棉紅”“燕趙太平頌”四個章節。每一章節都根據不同地域內藝術形式的不同特點,有機地選擇和組織節目,既突出各個地域不同的文化內涵和民族風情,又在鮮明的地方藝術風格中展現出歌頌祖國、贊美偉大新時代的共同主題與心聲。
“高原格桑美”為觀眾呈現了一組具有濃郁藏族風格的歌舞組合。來自娘熱、林芝地區的民間藝術家帶來了清新純樸的舞姿,而才旦卓瑪、李谷一、呂繼宏、郁鈞劍、澤旺多吉等新老藝術家演唱的《一個媽媽的女兒》《翻身農奴把歌唱》《歌唱二郎山》《北京的金山上》等觀眾耳熟能詳的經典老歌,以及張也演唱的新創作歌曲《香巴拉并不遙遠》,那親切熟悉的曲調、那金色圣潔的旋律,仿佛涌起陣陣溫情的波瀾,使觀眾徜徉在回想的長廊與遐思的夢境。男聲合唱《天路》以變換的多聲部,雄渾、俊朗、峭拔相交織的音色,將雪域高原的遼遠壯闊、晶瑩無垠,藏家兒女的吉祥祝福、美好祈愿,充滿新意地表現出來。優美的旋律久久在觀眾耳邊回響,深邃的意境則將觀眾的心靈引向遠方。
“江淮杜鵑秀”采擷了起源于安徽的京劇、鳳陽花鼓、黃梅戲等藝術形式,來展現徽派藝術的魅力和影響力。尚長榮、李維康、耿其昌、趙葆秀演唱的《徽班春秋》將京劇的前身和淵源藝術化地演繹出來。字正腔圓的演唱令人回味無窮。而梅葆玖、胡文閣師徒與徽劇演員用不同唱腔演唱的“海島冰輪初轉騰”,則更加形象生動地展現了在歷史長河中推陳出新的京劇,與作為“發源地”的徽劇之間不同的藝術韻致。如果說韓再芬表演的經典黃梅戲《女駙馬》選段以精湛的技藝展現出了這一安徽地區代表劇種的風采,那么京劇演員于魁智、李勝素聯袂演唱的黃梅戲《天仙配》則以“反串”劇種的別致演唱風格,帶來獨特的藝術效果。聯歡會上安徽籍演員趙薇、雷佳、田歌、田岷、孫曉梅等紛紛登臺表演,一曲《在希望的田野上》表達了對祖國對家鄉由衷的贊美與熱愛。高希希導演和胡玫導演也率劇組成員向大家拜年。新當選的10位文聯副主席在喜慶的氛圍中走上臺來,向大家表達心聲與感言。一時間,臺上臺下交融著親切感人的暖流,洋溢著幸福與希望的憧憬。殷秀梅演唱的歌曲《血脈》以抒情大氣的風格真切表達了華夏兒女血脈相連、信心滿懷,建設美好明天的深情。
“請到天涯海角來,這里四季春常在”,活潑歡快的歌曲將觀眾帶入了椰風、海韻、藍天、沙灘的海南風情畫卷。“海南木棉紅”章節中,《萬泉河水》《我愛五指山,我愛萬泉河》《西沙,可愛的家鄉》等經典老歌那悠揚的歌聲仿佛掀開一幅幅觀眾熟悉的美麗畫卷,喚起了觀眾心中那一幕幕動人的場景,真摯地抒發著革命情懷和對可愛的家鄉的無限深情。新創作的歌曲《南海謠》《永遠的邀請》則表達出“南海處處是我家”、“這里永遠有春天”的美好情感和優美意境。姜昆、楊瀾、王馥荔、唐杰忠、魏積安、戴志誠等表演的群口相聲《海南說海》,圍繞著一個“海”字做文章、抖包袱,機智巧妙的“懸念”,詼諧幽默的語言,令現場笑聲不斷。這一章節中一個感人的亮點,是將紅色經典《紅色娘子軍》京劇版、芭蕾舞版、電影版的“瓊花”們請到了一起,共同演唱《紅色娘子軍連歌》。杜近芳、白淑湘、薛菁華、馮英、祝希娟等老藝術家們所塑造的經典藝術形象,深深鐫刻在觀眾的腦海中,這個發生在海南地區的革命故事曾激勵和感染了幾代人。老藝術家們白發聚首,共賀新春,更令觀眾感慨萬千。來自各個藝術院校的年輕學子們走上臺來,向前輩們表達敬意、獻上祝福。跨越時空的藝術傳承與繼往開來,在溫暖的春天氣息中,令人感受到了希望與信心。青春的活力、青春的朝氣融入青春躍動的歌曲《相親相愛》中,也融入了臺上臺下每一位藝術家的心田。
“燕趙太平頌”以吳橋雜技和壩上吹打這兩朵河北藝術的奇葩先聲奪人,為觀眾呈現出色彩繽紛、令人眼花繚亂的藝術場面。抖空竹、登壇子、戴草帽、轉碟、近景魔術等等,各種雜技技術技巧的奇難巧美,贏得了觀眾一次次的喝彩。歌劇《白毛女》、河北民歌《放風箏》《小放牛》、通俗演唱《回娘家》,以及評劇《劉巧兒》選段,都仿佛散發著泥土的芬芳,質樸的氣息撲面而來。河北籍作家王蒙的小說《青春萬歲》承載了幾代人青春的理想和追求,張鐵林飽含深情地朗誦了小說中的詩歌《所有的日子都來吧》,令人不禁要贊美青春,贊美這朝氣蓬勃、欣欣向榮的偉大時代。合唱《沒有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無疑表達了全國各族兒女真摯的深情與心聲。燕趙大地物華天寶,人杰地靈。不僅孕育了吳橋雜技、評劇、河北梆子等藝術形式,哺育了許許多多優秀的人才和慷慨悲歌之士,這方神奇的土地上,更有著光榮的革命歷史傳統。西柏坡,這個靜靜的村莊曾經是解放戰爭時期黨中央指揮戰略決戰的指揮所,也是共產黨“進京趕考”前的最后一站。“我們的大地為什么百花盛開”,“我們知道從哪里來,到哪里去”,“從人民中來,到人民中去”,王曉棠、田華等八一廠電影演員們激情充沛地朗誦了《西柏坡抒懷》這首飽含深意和哲理的詩歌,呂思清的小提琴、孫穎迪的鋼琴伴奏,則為這首大氣的詩歌送上優美和諧的旋律,與詩朗誦珠聯璧合、相得益彰,令人在抒懷回眸中暢想與深思。
“鮮紅的太陽給我生命的光輝,我飽含熱淚一生一世與你相隨”,聯歡會在宋祖英演唱的《中國萬歲》中被推向高潮。動情的歌聲唱出了中華兒女心中的眷戀與熱愛。整臺晚會老歌新曲動人心弦;臺上臺下真情交融;前輩藝術家與后起之秀濟濟一堂,共同表達著對偉大祖國的深深祝福和對龍年盛世的美好祈愿。
(編輯:孫育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