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視野·創意]“中國東西”在德國
大白菜、編織袋、蒲扇、自行車……這些日常生活中隨處可見的平凡物品默默地描畫著中國,正是這些平凡的生活用品構建著生動的文化體系,也正是這些東西幫助中國人感知現實世界、確認身份和位置。波普客2008年編著的圖書《中國東西》,對中國當代日常物品進行文化考證,包含了視覺審美研究和社會學思考兩方面內容。由此衍生出的“中國東西”展在2011年北京國際設計周期間一亮相便引起了極大關注。
如今,“中國東西”已經抵達德國,于2月22日至5月27日在法蘭克福應用藝術博物館展出。此次展覽作為紀念中德建交40周年,中德兩國政府在德國舉辦的“中國文化年”活動一部分,用120余種富有特色的中國東西,以獨特的角度解讀中國東西與中國人、中國社會之間的關系,還原物品里的中國生活以及最真實的生活細節,傳遞出一種開放、包容、質樸的中國式審美,從而向世界展示一個生動的中國。
絲瓜刷
絲瓜刷取材于絲瓜。絲瓜枯萎之后,曬干并搓去外皮便形成網狀纖維的絲瓜絡,很多中國人拿它來刷碗,老人們常說用絲瓜刷刷碗不粘油膩。眼下大超市里的現代廚房清潔用品逐漸取代了這種原生態的洗刷工具,但還是有些崇尚天然的人們,喜歡拿絲瓜刷來洗澡,據說有助于死皮細胞脫落,促進新陳代謝。絲瓜絡也是一種清熱解毒的中藥,具有通經活絡、化痰消腫等功效。其實,絲瓜主要是用來做菜做湯。絲瓜的口感很滑爽,軟軟的,清淡至極,入口即化。
大白菜
每年冬天,很多人家都要在門口堆起一摞大白菜,作為過冬貯備。冬至過后,為了預防大雪封路難以出門,人們喜歡貯備大量白菜以求心里踏實。大白菜富含蛋白質、粗纖維及鈣、磷和多種維生素。蔬菜中,大白菜帶有明顯的草根特性,適合燉、炒、腌、拌等各種烹調方法。在餐廳里,大白菜是點菜時最便宜的選擇,醋溜白菜不但味道極佳,而且特別下飯。中國百姓對大白菜有著特別的感情,因為它經濟實惠,因為它易于保存,因為它樸實無華,也因為它與人們一起度過了困難和貧乏的時期。
蒲 扇
蒲扇來自大自然,扇體輕、風涼,深受人們的歡迎。在中國農村,一把蒲扇便是老百姓夏日里最好的伴侶。扇風、驅蚊,蒲扇在手,心里便會踏實很多。如果圍繞在祖母的膝下,邊享受祖母手中蒲扇扇來的涼風,邊聽她講過去的故事,這把普通的蒲扇便變成了記憶深處愛的符號。上至君王下至百姓,中國人骨子里頭都喜歡扇子,慢慢搖晃之中,能搖出中國人的悠然自得。中國的扇子種類極為繁多。曹操有“九華扇”,諸葛孔明有鵝毛扇,江南四大才子手中的是風流折扇,活佛濟公卻有一把濟困解難的破蒲扇……
紅藍白編織袋
紅藍白三色編織繩編織而成的大袋子。大概是中國民間最常用的一種袋子,它外表和質地頗像蛇皮,俗稱“蛇皮袋”。紅藍白編織袋的性價比很高,它夠大,收容得下棉被和整季的衣服;它夠皮實,搬家時可以將零碎物件一股腦塞進去;它夠低調,是出門遠行打工的最佳搭檔;它夠便宜,用過即棄也不可惜。2007年,這個普通的編織袋,竟然入了奢侈品品牌路易·威登的法眼,其當年新款里就有這樣一個小版的“編織袋”。紅白交替的條紋網格圖案與中國民間廣泛流行的“編織袋”圖案別無二致。普通與時尚之間只有一念之差。
火 罐
拔火罐是中國民間流傳了上千年的一種獨特的治病方法。西方人看到那深紅的拔罐印跡,就像不理解刮痧一樣,可能會認為這是虐待。拔火罐利用熱力排出罐內空氣,形成負壓,使罐緊吸住施治部位,造成充血現象,從而達到治療效果。從頭痛感冒到風濕痛、腰肌勞損等一切酸痛癥狀拔火罐皆可治療。拔完火罐,身上的紅印跡會停留十幾天,這讓愛美的人望而卻步。時至今日,拔火罐已經逐漸休閑化,常常與按摩、足療等聯系在一起。
搓衣板
洗衣機普及之前,每一家都會有一塊搓衣板,它是洗衣服的好幫手。從年輕時洗孩子的尿布,到年老時洗孫子的尿布,一塊結實的搓衣板可以用幾十年。搓衣板除了搓洗衣服之外,還是夫妻房內最常見的“刑具”。不知從什么時候開始,“跪搓衣板”成為天下女人達成共識的處罰丈夫的手段。怕老婆的人經常會遭到朋友調侃:“今天回去晚了,又得跪搓衣板了吧?”
算 盤
算盤是中國古代的計算器。《清明上河圖》中繪有一藥鋪,柜臺上就放著一個算盤。這說明在宋朝就已經有了算盤。在文學、影視作品中,算盤的后面往往是一個戴著瓜皮帽、眼鏡滑到鼻頭處的賬房先生。一直以來,算盤是“精打細算”的象征。在很多中藥店里,藥師也喜歡用算盤,左手拿著微型桿秤。右手在算盤上為每一味中藥計價,滿屋彌漫著中藥氣味,中國韻味十足。在美國人謝爾頓的小說《假如明天來臨》一書中,風流騙子杰夫向經銷商兜售一種袖珍計算機。說它“價格低廉、絕無故障、節約能源、十年中無需任何保養”,杰夫所售“計算機”實際就是一個來自中國的算盤。
(編輯:曉婧)
· | 德俄為歸還文物再起齟齬 |
· | 德國新表現主義名作匯聚京西 |
· | 柏林狂歡色彩節 五彩繽紛喜迎春天 |
· | 德國美女演奏家來宜舉辦木笛音樂會 |
· | 德國:“秀”中文 慶新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