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宮廷建筑大事史料長編》發布
3月14日,由中國紫禁城學會編纂的《明代宮廷建筑大事史料長編》新書發布會在故宮博物院舉行,故宮博物院院長單霽翔、中國紫禁城學會會長鄭欣淼以及相關專家學者出席了發布會。
《明代宮廷建筑大事史料長編》的編纂是故宮博物院委托中國紫禁城學會進行的一項規模宏大的基礎性學術工程。本書收錄的內容非常豐富:就建筑的類型而言,包括宮殿、苑囿、行宮、都城、天地宗廟社稷及一應神祇壇場、山陵,國家和皇家衙署、學校,王府、公主府、王墳、公主墳,敕建和使用國家錢糧及內帑營造的寺觀及其他建筑,酌情收錄明代修繕過的歷代名勝古跡,它們大部分屬于“官式建筑”。就建筑歷史而言,收錄上述建筑的地理區位、規制以及興建、修繕、改建、存廢等沿革過程。就建筑的指導思想而言,收錄明代君臣關于上述建筑興作及其制度損益的諭旨奏疏。就建筑活動及其管理而言,收錄工部及內廷工程管理機構的官制、督造官員、著名匠師,工匠起取放免,工程材料燒造采運,工程錢糧運籌。就建筑規則而言,收錄工程管理制度與建筑法式。該書以“全”、“真”、“準”、“新”為編纂特點,系統、詳實地收錄了囊括紫禁城在內的明代宮廷建筑的歷史資料,是一部有助于明清建筑歷史研究和查詢的大型工具書。
據中國紫禁城學會常務副會長晉宏逵介紹,這部書的緣起必須追溯到故宮大修工程。21世紀之初,國務院決定對故宮古建筑群進行整體維修。按照文物保護要求,具體而深入地研究故宮古建筑的歷史是維修工程前期調研工作的重要步驟。明清兩代紫禁城內外古建筑群的興廢沿革十分復雜,每調研一院一殿歷史,均需遍查明清兩朝有關文獻、檔案,因此迫切需要一部有助于明清建筑歷史研究的工具書。于是故宮博物院決定編纂這樣一部著作,并將編著任務委托于中國紫禁城學會。
編纂工作經過籌備,于2004年8月正式啟動。首先選擇清代雍正朝作為試點,組織專家對試點成果進行評估。在試點工作得到肯定之后,制訂了檔案文獻著錄規則和編纂史料方案,組織展開大規模文獻史料的查錄工作,將搜集到的史料進行著錄,并掃描為數字化圖形文件存入計算機。在中國第一歷史檔案館的大力支持下,總共查閱明清檔案5個全宗、24種各類文書檔冊88280件(卷、冊)。在國家圖書館、故宮博物院圖書館的支持配合下,查閱明清各官修政書、史書、諸家著述、地方志等圖書660多種計10萬多冊。從檔案、文獻中著錄宮廷建筑史料明代14000余條、清代25000余條,總計約計2000萬字。2008年5月,根據已經搜集的史料,決定分為《明代宮廷建筑大事史料長編》和《清代宮廷建筑大事史料長編》兩部編纂,每部將大體按照朝代分卷出版。
據悉,《明清宮廷建筑大事史料長編》項目啟動迄今已七個春秋。該書的出版被納入“故宮學資料叢編(宮廷建筑類)”系列,并成為該叢編的第一種圖書。
(編輯:孫育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