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0日,中國攝影著作權協(xié)會召開研討會就《著作權法》修改草案展開熱烈討論,會上國家版權局法規(guī)司司長王自強對草案的形成做出詳細介紹。
關于此次修訂過程:
3月31日,國家版權局將《著作權法》修改草案在網(wǎng)上公開,一部法律的修訂,第一時間在網(wǎng)上面向社會征求意見,這在我國尚屬首次,公布以來已就此產生了8.4萬條微博意見。《著作權法》涉及不同的利益主體,有意見是正常的,我們修改《著作權法》不是為了一有意見就出來“滅火”。大家發(fā)表的意見我們會消化,第一輪征求意見將在4月30日結束,4月下旬法規(guī)司希望在網(wǎng)上與網(wǎng)民有一個互動,不是做出解釋,而是進行討論,希望對于完善草案起到積極作用。
《著作權法》從1990年9月1日公布至今已經修改過兩次。兩次修改都有特殊背景,2001年10月27日第一次修改,是為了適應加入世界貿易組織的基本需求;2010年2月9日的第二次修訂,是緣于和美國的一起官司,我們履行世貿裁決的承諾,修訂了現(xiàn)行《著作權法》第四條的第一款。這兩次修訂都是被動修訂、局部修訂。《著作權法》是在計劃經濟體制、尚未加入國際公約組織、數(shù)字網(wǎng)絡技術尚不發(fā)達的背景下制定的,30年來經濟轉型、社會轉軌、科學技術發(fā)展,這部法律在適應現(xiàn)實的需要上出現(xiàn)了問題,需要及時調整,有識之士多年在兩會提案中請求修改這部法律。最終,《著作權法》的修訂在去年啟動。
關于修訂思路:
修法的基本思路概括為堅持一個理念、遵循三個原則、追求三個目標。
堅持一個理念即:集思廣益、解決問題。集思廣益就是秉承公開透明的態(tài)度,充分聽取社會意見;解決問題是指,立法不是搞學術研究,是要針對中國當下在版權保護領域存在的突出問題給出解決方案。我們從去年7月13日起就向社會公開發(fā)出邀請,征求修改《著作權法》的意見,8月收到100多個單位、個人的200多條意見,與此同時委托全國6個知名知識產權學術機構來起草專家建議稿。
三個原則是:一、獨立性原則。立足中國國情,結合中國實際,反映中國特色,解決中國問題。二、平衡性原則。《著作權法》是調節(jié)權利人、使用者、社會公眾之間權利的法律,也是調節(jié)作品創(chuàng)作、傳播、使用整個循環(huán)鏈條上的利益關系,它必須從不同維度維護不同的利益主體。權利人的權利只有在運用中才能實現(xiàn),運用是把潛在的智力成果轉化為現(xiàn)實的生產力,促進產業(yè)的發(fā)展,創(chuàng)造社會財富。三、國際性原則。知識產權是一種無形財產,跨空間的使用需要國際間合作,國際間已形成了各種知識產權保護制度,我們作為國際公約組織的一員,要履行國際公約的基本約定,并在我們的法律中有所體現(xiàn)。
三個目標是:一、高效率。兩次修法中間隔了10年,這次修法不能再等10年,因為社會等待不起。二、高質量。修改這個法律不是為了好看,而是為了真正解決問題。三、高水平。法律的修訂要有前瞻性,面向現(xiàn)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來,要對國際知識產權保護制度的完善貢獻我們自己的力量。
關于此次修訂草案對權利內容的擴充:
在廣泛地聽取社會各界意見、充分尊重科研機構的專家建議稿的基礎上,修改草案將《著作權法》原來的6章61條改為現(xiàn)在的8章88條,體例邏輯更清晰、內容更充實。我們遵循的基本修法方針是:一、把原來《著作權法》的5個配套行政法規(guī)、帶有規(guī)律性和一般性的規(guī)定上升到法律層面。二、將20多年著作權保護司法實踐總結的成功經驗納入進來。三、我們的《著作權法》有和國際公約不一致的地方,根據(jù)現(xiàn)行的國際公約做出明確規(guī)定。四、增添20多年在著作權的相關實踐之中,社會各界有基本共識的內容。這還只是初稿,特點是權利人的權利內容得到充分的擴展。以攝影作品為例,保護期由原來的50年改為創(chuàng)作者有生之年之后50年,增加追續(xù)權(即當作品進入流通領域并多次產生價值時,每一次都將以一定比例付給藝術家分成),藝術家的追續(xù)權既不能轉讓,也不能放棄,這是為制約拍賣行對創(chuàng)作者權利的獲取。把美術作品和實用藝術作品劃分開來,因為后者的藝術性遠遠低于前者。對權利人來講,這是很受益的草案,還對表演者增加了出租權,廣播組織增加了信息網(wǎng)絡傳播權,唱片增加了表演和播放的付酬權。這些都是對權利內容進行整合,對權利項目進行擴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