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長的不僅僅是孩子——張同道談紀錄片《成長的秘密之小學時代》
“在貓的王國里,住著一只范喵喵,她是一個很低調的人?!?
“爸爸講奧數性子很急,可是他越急我越不懂,我越不懂他越急。”
“在野外我就像野牛,在學校我就像蝸牛,上課的時候,如果能縮進殼里就好了。”
一聲聲稚拙的話語出自12集大型兒童紀錄片《成長的秘密之小學時代》。前不久,北京師范大學紀錄片中心和良友(北京)文化傳媒有限公司聯合舉辦了這部紀錄片的首發儀式,著名學者黃會林用“鮮活”評價該紀錄片的品質,用“可貴”稱贊張同道率領的制作團隊的精神,從現實、歷史角度認可了這部作品的價值。6月3日至8日,《成長的秘密之小學時代》在北京衛視《博覽》欄目與愛奇藝紀錄片頻道同步播出,在屬于孩子的6月,它為老師、家長帶來了諸多思考。
紀錄片《成長的秘密》自2006年投入拍攝至今,跟蹤18個孩子從幼兒園到小學的學習、生活,2009年以紀錄電影《小人國》和電視紀錄片《成長的秘密》的形式播出,引起多方關注。孩子們在片中流露出的鮮明個性給人以深刻印象,很多家長觀看后主動與制作團隊交流,探討孩子的成長問題,至今保持著密切的聯系。小學是孩子成長過程中的重要時期,他們面臨小升初的壓力,在考試與興趣、規則與個性之間擺蕩,教育成為家長、孩子、老師之間的一場心理戰爭。
該片總導演、北京師范大學紀錄片中心主任張同道長期從事兒童教育題材紀錄片的創作。2010年,《成長的秘密》中最小的主人公錫坤滿6歲,這意味著片中所有的孩子都已步入小學,張同道感到一種緊迫,他想看一看不同年齡的孩子在不同的教育方式下會呈現出怎樣的成長態勢。他拍攝了十幾所學校,有公立學校北大附小、師大附小,也有私立學校,還有家庭學校,他說,“拍攝孩子們的成長也是我們的學習過程,我們從孩子身上學到了很多?!痹谂臄z過程中他發現,孩子身上還有很多老師、家長沒有認識到的心理秘密,大人們常常覺得孩子們很幸福,因為他們生活在太美好的時代,物質享受這樣豐富,他們不應該叫苦叫累,但他們其實也有苦,也有煩惱,有上不完的課外班,準備不完的考試,爭取不完的加分。成長的困惑、精神的壓力、心理的變化都會帶來痛苦,并不是給點玩具、給點美食就能讓他們幸福的。大人經常說孩子長大了叛逆,叛逆就像跳墻,孩子為什么會跳墻?也許是因為人為豎起的墻太多、太高了,孩子長到一定年齡,想看墻那邊的世界就會跳過去,如果從來沒有墻,又會是怎樣的結果?張同道介紹說,這部紀錄片并沒有得出結論,其目的就是在家長、老師、孩子之間架起一座橋梁,讓大家互相理解,在平等的基礎上對話,以減少矛盾。
談到制作團隊,張同道表示,這支隊伍非常年輕,其中有博士生、碩士生、還未入學的保送碩士生。這些年輕人為拍攝這部紀錄片與孩子耐心溝通、追蹤記錄,6年里付出了大量的時間和心血。張同道還自豪地表示,北京師范大學擁有強大的教育學和心理學專家隊伍,這是拍攝的堅強后盾,專家在兒童教育問題上答疑解惑、實地考察相關校園,給予了他的團隊大力幫助。在探訪過程中,一些小學的校長因擔心給學校帶來負面影響而不愿配合,張同道再三解釋,他們依然疑慮重重,這時總有教育學者褚宏啟教授挺身而出,說服對方敞開大門,很多校長也因此和拍攝團隊建立了良好的關系。
“鬧別扭的時候不愿意讓他們拍。”“其實有時候也挺煩。”“習慣了,別看鏡頭就好。”首發儀式上小主人公們的真摯“感言”令張同道不止一次開懷而笑,他十分感謝這群可愛的孩子和他們的家長,因為和孩子們一起工作是非常愉快的,有機會見證他們的成長,并給社會提供一個可資參考的范本,這正是他的愿望。
片中所有解說詞都是孩子自己口述、自己配音的,這是為了讓孩子們自己說、說實話。孩子們的很多話大大超出了張同道的預想,大人們想不到,但孩子們確實是這樣說了,一個真實的孩子就是這樣的,這也是“成長的秘密”之所在,為教育專家、老師、家長提供了解孩子最直接的渠道。張同道說,以后有機會還想繼續和孩子們一起成長,“拍攝過程中我能感受到孩子的心理變化,就像農民可以聽見稻田里禾苗生長中拔節的聲音。社會太喧嘩了,這種聲音我們需要在夜深人靜的時候才能聽到?!彼M捌茏尭嗉议L讀懂孩子,找到與孩子一起成長的方法,“愛不僅是一種情感,更是一種智慧?!睆埻雷詈髲娬{。
(編輯:孫育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