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電視臺《梨園春》節目現場
深圳衛視《飯沒了秀》節目現場
云南衛視《快樂大篷車》節目現場
廣西衛視《時尚中國》節目現場
◎ 中國電視綜藝節目在節目理念、節目樣式、節目操作模式等方面,從上世紀90年代以來都有較大的改變,但在改變中最突出的就是娛樂化傾向。
◎ 在今天新媒體所帶來的重重重壓之下,在電視觀眾不斷流失的現實面前,娛樂節目應該承擔起挽救電視的重要職責,加大自身的探索和創新,而走地方化特色發展之路,是創新的一條良好的思路。
進入21世紀后,隨著技術的發展,IPTV、網絡電視、手機電視等新媒體形態相繼出現,其數字化、互動性、個性化的特點滿足了受眾日益多元化的需求,對傳統電視媒體造成了巨大的沖擊。綜藝娛樂節目在電視的收視份額中一直占有舉足輕重的地位,為了在激烈的競爭中生存和發展,不少電視臺紛紛加大力度投入了對此類節目的探索和創新。
中國電視綜藝節目在節目理念、節目樣式、節目操作模式等方面,從上世紀90年代以來都有較大的改變,但在改變中最突出的就是娛樂化傾向。綜藝節目中娛樂的成分越來越多,實現娛樂的手段也越來越復雜。很多電視工作者把“電視綜藝節目”用“電視娛樂節目”的稱謂取代,而二者并不存在彼此替代的關系。對于電視綜藝節目而言,《廣播電視辭典》對其的界定為:集音樂、歌舞、小品、戲曲、雜技等多種文藝形式于一體,在一定的時間長度內按照特定的主題或線索,采用主持人現場串聯、字幕串聯、現場采訪等方式,運用視聽語言,將現場演出用電視化手段與傳播的時效性、新聞的紀實性、文學藝術的表現性融為一體,具有娛樂、趣味、知識、宣傳、審美相結合的特點。從以上的定義我們可以看出,“電視綜藝節目”和“電視娛樂節目”的稱謂并不存在彼此替代的關系,而是一種節目樣式在不同的發展過程中呈現出來的彼此區別又彼此相關的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關系,所以本文把傳統的“電視綜藝節目”與流行的“電視娛樂節目”這兩個稱謂并稱為電視綜藝娛樂節目,以保證概念從內涵到外延的科學與完整,以及所論述的欄目對象有充分的對應性。在筆者看來,電視綜藝娛樂節目即以娛樂大眾為目的,運用各種電視化手段,對各種文藝樣式以及相關可提供娛樂的內容進行二度加工與創作,并以晚會、欄目或活動的方式予以屏幕表現的節目形態。
娛樂之于今天的中國電視,就像一件攻無不克、戰無不勝的強大武器,所有的節目都可以添加和效仿,不論是在全民選秀的《超級女聲》時代,還是在《我愛記歌詞》的K歌王朝,或者是直至今日的《非誠勿擾》大家一起來相親,綜藝娛樂節目的每一次華麗轉身,都換回了不少的收視高潮。然而,每一次的集體的狂歡之后,緊接著都是集體的共同失語,中國電視娛樂節目呈現的這種波浪化發展態勢,是集體跟風模仿的結果,也是缺乏創新不能求同存異的原因所在。在今天新媒體所帶來的重重重壓之下,在電視觀眾不斷流失的現實面前,娛樂節目應該承擔起挽救電視的重要職責,加大自身的探索和創新,而走地方化特色發展之路,是創新的一條良好的思路。
中國電視誕生50多年來,曾創造了不少的輝煌,而70年代末80年代初,在大的社會背景下推行的市場化改革,在給了中國的電視藝術無限多的自由和發展空間的同時,也無情地將年輕的中國電視推到市場的面前,獨立去承擔來自于市場的一切風云變化,在這個過程中,經濟效益成了電視節目創作和播出環節中重要的衡量因素。做電視就像在投資,一著不慎就會滿盤皆輸。在殘酷的市場面前,許多的電視制作人開始另辟蹊徑,從國外的節目模式中找尋經驗,通過將國外流行的電視節目樣式移植到國內,進行本土化的推陳出新,將創新的市場風險降至最低。今天活躍在電視舞臺上的流行綜藝娛樂節目,幾乎都可以從國外的電視中找尋到母版。不論是之前的《絕對挑戰》《開心辭典》《超級女聲》,還是現在高居綜藝娛樂節目榜首的《非誠勿擾》,無一不是從國外的節目模式中找尋到經驗,對于經濟實力雄厚的電視臺,干脆就斥巨資買斷國內發行的版權;而勢更單力更薄的地方性電視臺,在無力承擔高昂的引進成本的前提下,只好依葫蘆畫瓢,跟風和模仿之風愈演愈烈,從全民選秀到全民K歌,再從全民K歌到全民相親,每一個步調,中國所有的電視臺幾乎都呈現了相同的一致性。
結果,就是在20年左右的時間里,中國的電視從萬人空巷的輝煌中,發展到了今天的“自說自話”,在新媒體的影響無處不在的今天,如果電視放棄了自身的純粹性,那么在大勢所趨的媒介融合大背景中,電視完全有可能被淹沒在洪流中,成為下一個更新的新媒體的一個組成元素,而純粹的電視,將會不復存在。電視并不是不能做娛樂,而是應當在全民一個步調的模式中,找尋到差異化競爭的切入點。眾所周知,我們國家地域廣闊,必然有一些地域文化差異,這就造成了人們對不同電視節目的欣賞差異。所以,地方臺電視綜藝娛樂節目,如何突出“地方性”就至關重要了。作為地方臺的綜藝節目,必須解決為本地區群眾服務的問題,傳播本地區文化,滿足本地區群眾的欣賞需求,地方臺電視綜藝節目這樣辦才真正有了用武之地。中國地大物博、風情各異,如果能夠大膽創新,走地方化的發展之路,不失為一條可持續的發展之路。如河南電視臺立足自身地域文化優勢,結合大的時代背景,在2004年元月推出的大型武術娛樂節目《武術風》,以弘揚中華武學文化、宣傳河南省武術優勢為己任,以“武術藝術化娛樂化”為指導,讓觀眾在精彩與快樂中,體會“搏藝有道,娛樂無邊”的魅力!該欄目定位獨特,構思新穎,深具文化特色,一經推出就獲得了不俗的收視率,更在河南電視臺的所有節目中獨占鰲頭。云南電視臺以“浪漫人文地理”為辦臺宗旨,推出了一系列具有深厚地方特色的節目類型,而依托《云南大不同》發展而來的《快樂大篷車》,是一檔以宣傳云南為目的,以云南豐富的自然、文化資源為依托的大型娛樂節目。每期主持人都會帶著電視機前的觀眾去體驗云南的山山水水以及風土人情,在快樂的游歷中體會云南特有的文化底蘊,同時通過參與競猜、游戲、競技等環節,加強了與場外電視觀眾的互動,在單純的旅游節目中增強了娛樂元素的表達。自推出以來,好評不斷,至今已成為云南電視臺的特色節目之一。
因篇幅的限制,筆者沒有辦法一一列舉出各個地方臺在充分立足于本土、依托各個地方的文化資源的基礎上原創的綜藝娛樂節目類型,比如廣西衛視的《時尚中國》、深圳衛視的《飯沒了秀》、以及河南電視臺的《梨園春》等等,此類節目盡管因為人力物力等資源的限制,沒有在全國的收視大洋中掀起滔天巨浪,但是其在愈演愈烈的跟風模仿的潮流中另辟蹊徑,放眼自身,從本土化、地域化的角度審視自身的文化娛樂資源,找尋到突破口,大膽創新,勇于實踐,用實際行動給了中國的電視觀眾一份獨特的電視大餐,其創新的精神和勇氣,值得每一個電視人思考和學習。
魯迅先生說過:“文藝是引導國民前行的燈火。”縱觀當今的電視娛樂節目,雖然同質化以及跟風模仿盛行,但是從地方臺的創新和探索中,我們能夠明顯地感受到,一線電視人正在為下一個電視綜藝的新時代而苦苦探索。而盡管新媒體在最短的時間捕獲了最大多數的受眾,但是新媒體改變的,只是獲取和處理信息方式的便捷,不管是獲取信息還是娛樂身心,電視給予觀眾的魅力短時間內不會改變。需要改變的,是一線電視人做節目的姿態和角度,如果不能放眼世界,那么更好地立足于自身,也可以給電視觀眾呈上一份滿意的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