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版《雷雨》近日再登人藝舞臺 顧威:突出第九個人物“雷和雨”
話劇《雷雨》劇照
一部教科書般的《雷雨》培育、成就了北京人藝幾代杰出演員。作為北京人藝建院60周年慶典“永恒經典”板塊的壓軸之作,6月22日至7月1日,《雷雨》再登首都劇場。老導演顧威首先簡單扼要給予數字化說明,“《雷雨》劇本已79歲高齡,北京人藝演出《雷雨》已58年。這次演出的《雷雨》是2004年7月22日首演的第三版。自1954年始到本輪演出結束,《雷雨》已演出547場,其中第三版演出109場。”
1954年,北京人藝極為成功地上演了這部作品,由鄭榕、朱琳、于是之、呂恩、蘇民、胡宗溫等人演繹的劇中人物命運,深深打動感染著觀眾,并鍛煉和哺育了一代代的人藝演員。這部人藝的看家大戲幾乎每年都會與觀眾見面。“對演了上百場的演員來說,再提高是需要下大力氣的,需要百尺竿頭更進一步。”顧威說。本輪演出陣容由人藝實力派演員龔麗君、楊立新、王斑、夏立言、王欣雨、張萬昆、孫大川、徐白曉組成。
與以往不同的是,劇組迎來了兩位新成員——魯貴和四鳳這對父女角色由北京人藝實力老將張萬昆和青年演員王欣雨擔任。顧威介紹說,雖然是老戲,今年的《雷雨》前后又排了一個月的時間,新演員排練格外認真,雖說是第一次演《雷雨》,可張萬昆早已是人藝觀眾的“熟人”,《天下第一樓》中的王子西、《駱駝祥子》中的老馬、《龍須溝》中的趙大爺、《北京人》中的江泰等等,他塑造的無數角色都深入人心。不同的是魯貴是他為數不多的“反面”角色,看他那周旋于周公館的油滑勁兒,還真一時忘了他那些經典的正面角色。而曾主演《有一種毒藥》《大酒店套房》《白鹿原》《全家福》的青年演員王欣雨此次首演“四鳳”,被顧威稱為“極其用功”的一個人。新演員排練,老演員們也在臺詞的準確上狠下功夫,顧威對文本的要求是絕不能隨意變通,所以演過上百場后,“繁漪”龔麗君、“周樸園”楊立新、“周萍”王斑仍然跟新人一樣排練和走臺。“這部戲排練很累,演員走一場下來我能感覺到他們的疲憊,但是《雷雨》就有一種魅力,什么時候都能讓人全心投入。”顧威說。
扣人心弦的情節,簡練含蓄的語言,各具性格特點的人物,以及豐富的潛臺詞,如刀刃一般在觀眾的心弦上緩緩滑過。第三版《雷雨》被譽為“經典的經典演出”、“更接近原著精神的演出”、“最具經典活力的演出”、“展現現實主義生命力的演出”。顧威說,第三版將最高任務確定為“人性的掙扎與呼號”,將繁漪“扶正”為第一主角,更加突出劇中第九個人物——雷和雨。顧威闡釋道:“繁漪是《雷雨》中最先成熟的人物之一。曹禺先生曾說過‘《雷雨》不是社會問題劇,它講的是人、人的命運以及人性,講的是人在命運中的掙扎與呼號,繁漪是我最衷愛的’。使繁漪超越周樸園成為第一主角也是第三版最大的不同。與此同時,我們在舞美、燈光、音響效果方面都有更新,雷聲也加入了新的處理。劇中第四幕的最后,周萍對繁漪說‘我要你死!’說完轉身離開。外面風雨交加,客廳內只剩下繁漪一人,她猛地拉開門,一個巨大的霹雷打下來,這個效果處理原來也有,但不強烈。這次我們把它放大了,并加入閃電。我們想,‘雷和雨’,既然是戲名又是劇中人物性格的反映,因此要更具現代感,更容易被今天的觀眾接受。”
“劇長2小時55分,今天的觀眾能耐下心來看,不容易。但觀眾普遍反映這個戲節奏好,我想一方面這是作品本身的魅力,另一方面是我們的刪節比較準確,把可能造成拖沓的地方刪去,將語言節奏更貼近今天人們的生活節奏。畢竟導演、演員生活在今天,必然帶著今天的生活節奏,如果一定要回到想象當中的上世紀20年代,也不現實。”顧威說。
(編輯:偉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