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視野]尋虎跡
在中國民俗中,虎具有辟邪和鎮宅之用。舊時大戶人家在兩扇門環處安裝虎頭鋪首,驅邪避兇,保主人平安富貴。民間則有屋中設虎像、擺布老虎、掛虎畫虎字等習俗,都是希望借助虎的超自然力量來驅逐毒害,并給人們帶來吉祥幸福。反映到民間工藝方面,就出現了各種各樣的布老虎,其虎頭虎腦的形象尤其受小朋友的喜歡,成了很多孩子童年溫馨的記憶。在山東就有這樣的童謠:“寶兒寶兒,你別哭,給你做個布老虎,白天拿著玩,黑夜吃麻胡”,“老虎上墻,小孩長得強,老虎上炕,小孩長得壯”,反映出人們對布老虎的喜愛。但是近些年來隨著生活日用品的商品化,民間關于虎的風俗正在不斷消失,作為民間工藝活化石的布老虎也逐漸被遺忘。為更好地保存這份民間記憶,發現文化之根,通過田野調查為當前的非遺保護工作提供前沿報告,中國文聯副主席,中國民間文藝家協會主席馮驥才先生派出由天津大學馮驥才文學藝術研究院師生組成的布老虎田野考察小組,深入到山東、山西、河南三地展開了一場田野尋“虎”行動。
晉
在山西由于制作布老虎的土壤還在,藝術特征基本保持原地域特征。這一點在運城尤其突出。因為這里生活水平相對落后,城鎮化的進程相對緩慢,相應的使用民俗依然保留著,這里有些村莊被稱為“巧巧”村,有一大批善于繡花的巧手,手工技藝得以延續。從品牌效應角度看,山西有些地區如長治的布老虎也在逐步走向商品化,不過因為這里的布老虎大多數是純手工制作,產品的制作數量不是太多,所以帶來的經濟收益并不可觀,手工藝人的生存現狀不太樂觀。
色彩鮮亮、制作精細的長治潞王虎,這是當地民間藝人劉海蘭創出的牌子,至今還保持著完全的手工,無法批量生產。有人一直提議將潞王虎上機器制作,但當地管理部門不同意,因為他們意識到了純手工的重要性。
運城張亞婷制作的蛙虎,工藝基本延續了地域傳統做法。2006年以來,生意好的時候,張亞婷的布老虎一年能銷十幾萬個。這些年她也帶出來了不少徒弟,但都是跟了她五六年后開始自己銷貨。面對這個情況,她有些無奈:“我教的徒弟,用我的設計,把我的客戶都搶走了,氣得我生病。人家年輕,會說話會用電腦,她們從電腦上找別人的作品,就能自己做出來。后來想想,徒弟能行,也是咱的光榮。”
運城虎頭鞋
運城楊雅琴制作的布老虎,具有典型的地域特色,老虎身上沒有很復雜的繡花,所有的復雜工藝都在老虎面部,眼睛是立體的“南瓜眼”。楊雅琴做布藝已經近30年了,她娘家是刺繡之鄉,祖母和母親都是“巧巧”(擅長刺繡),從小就受熏陶。
魯
在山東考察我們發現一個問題,即地方經濟水平決定了布老虎遺存的好與壞。經濟水平高的地方,布老虎市場化程度高,破壞程度大;經濟欠發達地區,布老虎遺存好,破壞程度低。山東沂水、莒南兩地鄰近地市到陰歷九、十二日,外婆買布老虎慶生的習俗至今保存完好,尤其是莒縣結婚新人送兩只對虎的習俗至今保留,對布老虎需求較大,因此布老虎傳統技術保存良好。近些年,這些地區的布老虎生產產業化發展后,作坊式的批量制作改變了以前傳統的手工藝,直接導致了布老虎藝術形態的變化,已經看不到更為早期的帶有鮮明地域特征的布老虎了。
莒南布老虎藝人季桂琴制作的老虎荷包。她的布老虎做工簡單,以手繪及粘貼為主,虎身長柳葉眉,吊眼角,大眼睛,品類單一。
膠州年近八旬的布老虎藝人李進花縫制的布老虎。這樣的布老虎一年能銷售30到40只,和當地生產的卡通虎及變形布虎相比,傳統手工布老虎費時費力,市場并不好。當地45歲以下的人幾乎都外出工作,人們普遍缺少對布老虎的興趣,也少有婦女加入手工布老虎的制作。
臨沂沂水民間藝人解祥芳的布老虎造型獨特,刺繡技術高超,其技藝完全家傳,是地道的當地布老虎工藝。在沂水,絨布虎紋布老虎已形成一定市場,大半手工制作,一個小手工作坊一年可以賣出幾萬個布老虎;解祥芳的布老虎純手工制作,半月一個,價格不菲,來買者稀少,她制作的信心也受到了打擊。
濰坊商品布老虎,工藝上呈卡通化特點,制作上實現批量生產。相對民間藝人的純手工制作,已逐漸喪失地域特色。
豫
河南淮陽、三門峽兩地的布老虎藝術形態都沒有受到太多外來形式的沖擊,這個現象值得好好研究。淮陽布老虎一開始產生就帶有市場化特點,而且制作手段是批量生產,但它依附的是廟會與民俗信仰,有龐大的購買群體,這種商品性質與現在農耕文明向工業文明轉化時期的市場化還不同,淮陽的布老虎是農耕文明時期市場化的遺存,只要廟會在,民俗信仰在,淮陽的布老虎依然還會以現有的藝術形態存在著。
乍見到靈寶的布老虎,就覺得眼前一亮,并不是這個地區的布老虎有多精美或者做工多細膩,而是它有不同于其他產地的最大特點:色彩艷麗的手繪。靈寶地區有深厚民間美術和民俗文化基礎。“巧巧”人數多,手藝也多,布藝、剪紙、花饃、紙扎,都能信手拈來。虎形象的表達因此有了各種質地和媒介,單是布藝制品的種類就異常豐富,虎形象出現在帽子上、衣服上、肚兜上、圍嘴上、枕頭上、鞋子上。窯洞里擺放一只老虎鎮宅辟邪,曾經是許多貧苦人家的理想。
淮陽史稱陳州,祭拜太昊伏羲的人祖廟會自古延續至今。廟會上,泥泥狗和布老虎不可或缺,也是香客的必買之物。有的香客對布老虎有如神靈般虔誠,將購買布老虎稱為“請”。長輩給孩子送布老虎,一送就得連送三年,這樣才會吉祥如意。人祖廟會也是淮陽布老虎在當地專屬和唯一的銷售形式,從不在當地集市售賣。只是近十年來因為商販的加入,售賣形式逐漸靈活起來。
本文圖文由天津大學馮驥才文學藝術研究院非遺中心提供
執筆:馬知遙 唐娜 劉曉琰
(編輯:孫育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