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藝術家相繼離去 “念舊”中如何傳承銀幕精神
上周,陳強、張瑞芳、黃宗洛三位老藝術家在5天內相繼離我們而去,他們一起去“天堂”演戲了。連日來,網友紛紛在微博上點起“紅燭”,追憶這幾位德藝雙馨的老藝術家。
陳強和張瑞芳的離去,意味著“新中國電影22大明星”已有一半去天堂了,令人傷感。上世紀60年代,由周總理親自倡議、全國觀眾評選出了22名“新中國優秀電影演員”,他們的影片濃縮了新中國電影從誕生到成長的歷程,是一段難以忘卻的記憶珍藏。
歲月流逝,記憶永恒。這兩天在各大微博、論壇上,出現了很多懷念老一輩藝術家的帖子和留言。在網友的發言中,“念舊”成了主題詞。他們懷念舞臺上那一個個經典的藝術形象,更懷念這些老藝術家留下的精神瑰寶。網友vingar發帖感慨,“德藝雙馨的老藝術家們一個個走了,現在的舞臺上,到底有多少真正熱愛演戲的人?!”
演戲先做人。對老藝術家而言,在藝術和金錢這個天平上,他們知道應該把砝碼放在哪一邊。據身邊工作人員介紹,張瑞芳臨終前最放不下兩件事:一是中國電影的未來,二是她參與創辦的愛晚亭養老院。“人活一世就圖一樂呵,誰讓我有戲癮呢?”黃宗洛生前曾立志要演齊100個小角色,湊齊“百丑圖”。據說,當年,黃宗洛在《智取威虎山》里演一個小土匪,在戲里只有一句臺詞,但黃老為此專門學習東北方言,還寫出了幾千字的分析文章。
像這樣吃力不討好的事情,現在恐怕已沒多少演員愿意做了。就片酬而言,現在很多演員遠遠超過了老藝術家,但在敬業指數、藝德等方面,差距還真不算小?,F在一個演員進劇組,助理、保姆、司機、經紀人一大幫,名氣不大,帶的人不少。張紀中對此深惡痛絕,“我就搞不懂,怎么一個人要帶兩三個助理?一進組就要改劇本,還擺出一副臭架子,對劇組那么多付出辛苦的人不懂得尊重?!?/p>
老藝術家最讓人感動的,就是他們絕對服從藝術。陳強女婿張山曾透露:“老爺子80多歲高齡拍《鬼子來了》,涼水往頭上澆,倒騎毛驢,這種敬業的工作態度是我們后輩都很難做到的?!薄讹w越老人院》云集了許還山、吳天明等30多位老一輩泰斗級藝術家,他們平均年齡高達80歲。導演張揚就說,“我們以前拍戲,年輕演員總是時不時地會遲到、誤場什么的,還總要協調每個人的檔期,特別折騰。但拍這部戲,特別輕松。因為老人們兩個月就踏踏實實住在這兒。老演員們每天早上五六點進組,直到太陽落山才收工,他們對拍攝電影的熱情是現在許多年輕演員無法比的。”在他們身上,我們讀懂了什么是真正的敬業,什么是真正的明星。
半個世紀以來,新中國22大電影明星中已有11人相繼辭世。如今,年齡最小的祝希娟也已經74歲。老藝術家留給我們的,不僅僅是那一個個經典的舞臺形象,更是他們對藝術的熱愛和無私奉獻的精神,傳承這份“遺產”,對今天的演藝圈恐怕更具現實意義。
(編輯:曉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