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洪濤的表演境界:好的角色讓人品味
李洪濤在電視劇《青瓷》中飾演法官叢林
從《康熙王朝》中的葛爾丹,到《懸崖》中的魯明,從《三國演義》中的太史慈到近日熱播的電視劇《青瓷》中的叢林,李洪濤始終“一個蘿卜一個坑”地認真演好每出戲。接下來,李洪濤出演的《潛龍道》《天堂向左》亦會同觀眾見面。用李洪濤的話說,“這幾年頻頻與觀眾見面,是一個預熱,在休息了一段時間之后,我以自己的行動告訴觀眾朋友,我回來了。”盡管作品不斷,但李洪濤表示,自己并沒有亂接戲。
或許是源自北京人藝的教育和熏陶,在李洪濤眼里,只有小演員,沒有小角色。甭管角色大小,戲份多少,李洪濤都會下很大工夫。李洪濤說,“小角色的戲在劇本里比較少,演員要詮釋出來,讓觀眾看得很清楚,就要花更多功夫。因為劇本里欠缺的東西多,需要演員填補的東西就多。”在《懸崖》中,李洪濤塑造了一個鉆營的偽滿洲國警察,他談到,“魯明的角色跟我本人的性格有很大的差異。一開始,導演不太認可我的形象,他覺得魯明應該是瘦小的身材,但張嘉譯堅持讓導演用我,結果效果非常好。比如其中有一場戲,在賭場,魯明與賭場老板對話,被對方用話噎了一下,魯明的這口氣咽不下去,他在老板轉身的時候,手里的撲克飛出去,砸到對方的頭上,砸得非常準確,而且輕重合適。這個動作就把魯明的性格一下子勾勒出來了。按照角色的形象去發展他,總會發現很多意外的東西。”
有人說,李洪濤的表演是需要品的。總覽李洪濤的表演,很少有大開大合,更多的是被打磨得很細的動作。李洪濤說,“在別人那兒,畫一條直線可以完成的,我可能要畫個圈,迂回地把事情做出來。”在《青瓷》中,李洪濤把法官叢林的形象塑造得可圈可點,人物的厚度拿捏得非常準確,在辦公的時候,仿佛仍被家庭生活重負壓身,經常伴隨著苦笑。李洪濤說,“大幕拉開后,就得把幕后的東西帶到臺上來。很多東西是要做加法的。否則,人物可能就是單層的、片面的。比如《青瓷》中,叢林的事業很成功,家庭生活很可憐,他只會經營事業,不會經營家庭,很多的苦楚無法說,但卻總跟張仲平滔滔不絕灌輸自己的理念,道理都說盡了,但在自己的家庭生活中則一項都沒完成。這兩點構成了他生活的高點和低點,而我則著重表現高低交叉的點。叢林在兩種生活中的反差的結合點是值得品味的地方,在這些地方我加工、豐富得比較多。”
在表演之余,李洪濤經常搜集人物形象,他比之為畫家的素描。李洪濤說,“假如我看到一個自說自話的人,我會思考他為什么要這么做,他當時的狀態是什么,他當時的行為我就會看得很細致,在出演的時候可能就會用上。《貧嘴張大民的幸福生活》中的李木勺,就是我對身邊的一個人的翻版,從頭型服飾乃至襪子都是模仿這個人。我認為,這就是演員的功能。”
李洪濤出演的新片《潛龍道》和《懸崖》有些類似,他仍飾演偽滿洲國的警察劉化勇,類似《懸崖》里的周乙式的精神導師形象。但此次李洪濤的表演更張揚些,“匪氣”橫行,這也更符合這個人物形象。李洪濤說,“他得表現得比較橫才能活下來,對很多事情大打出手,這是他掩飾自己的方法,就像變色龍一樣,表面上比魯明要開合得大。”
在被問及表演方法和類型時,李洪濤自有一番心得。“我覺得,本色表演和性格表演在我這里是不分的。演員創造角色,只分境界,從‘演是演’到‘演非演’再到‘演還是演’,就好像小學一年級和大學一年級是不一樣,卻都是在學習。演員跟著角色走和角色跟著演員走是辯證統一的。好的導演和制作團隊非常重要,好的導演會一直跟著演員的發揮,看演員到底能挖掘多深。”李洪濤如是說。
(編輯:孫育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