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洋北漂的創意生活
生于英國古堡,北漂19年,熱愛胡同生活,從一個默默無聞的T恤店主到榮獲英國年度企業家大獎的文化創意品牌經營者——且聽英國佬江森海講述在北京的創意生活。
江森海和他設計的T恤衫
夏日的北京胡同,炎熱但不乏愜意。記者在南鑼鼓巷的一家T恤店中,等待店主老江的出現,胡同里的人都喜歡叫他老江。店里的T恤很有意思,北京地鐵2號線的老票根、鯉魚躍龍門的紅臉盆、紅雙喜暖壺、舊糧票、婦女也能當英雄……這些留在北京人回憶中的圖案和字樣都被印在T恤上,雖然價格不便宜,但生意很好,很多客人都是慕名而來。許久,老江騎著“28大杠”匆忙趕來,因為女兒家長會拖堂而遲到的他,一臉不好意思。
剛一見面,就被老江拉去工作室,看他即將發布的新T恤圖案,“這可都是我想出的點子,特意去了趟朝鮮找人設計的,既現代又復古,特別有感覺……”他指著電腦興奮地說。從他說話的口氣,看得出來,他對這些還未面世的作品充滿信心。之后,老江領著記者來到了一個十分僻靜的四合院咖啡廳,操著北京腔兒聊了聊這些年來的創意經。
“比基尼美女登上萬里長城”
2005年,老江一個人在胡同里溜達,看見迎面走過來一老外,穿著一件白色T恤,上面規規矩矩寫著幾個藍字:“我登上了長城”。老江站在那兒望了一陣兒,腦子里突然冒出個念頭:“這T恤怎么這么死板,得改改。”有了這個想法,老江跑回家,說干就干,讓經常出現在國外海灘紀念T恤上的比基尼美女登上了長城,就這樣,一中一西、超級混搭、在當時算是相當前衛的T恤誕生了,T恤店創可貼8也應運而生。“說真的,這T恤是我最滿意的作品,現在還掛在店里,只是一直沒人買。雖然它只是一個簡單的混搭,有點兒不成熟,但是我很喜歡它,它代表的含義太多了。沒有當時的那個想法,也不會有今天的創可貼8。”
在“比基尼美女登上長城”后,老江的創意便一發不可收拾,他把自己喜歡的元素統統搬上了T恤。老江喜歡逛舊貨市場,只買那些便宜好玩的東西,“我很喜歡那些舊東西,有的老外去舊貨市場喜歡淘一些假瓷器,我就不愛什么青花瓷,就喜歡有兩只金魚的那種瓷臉盆,我會買回家當收藏品,然后把這些我喜歡的收藏品作為元素印在T恤上”。聊起舊物,才發現他的記憶力真是好到不行,這些年北京有過的老物件他都記在心里:票根、瓷缸子、老北京出租車的1.2元價標……這些已經熟悉得快被我們遺忘的東西,卻是老江眼中獨特的北京文化符號,起初,老江的創意只是簡單地將這些符號呈現在T恤上,隨著這幾年的發展,老江的創意越來越成熟和豐富,不僅與設計師合作,在服裝的樣式上有所突破,更在創意上玩起了時髦元素和復古元素的穿越混搭。老江心里清楚要想做個常勝將軍,就得不斷創新:“你想出了一個好點子,被別人模仿是難免的。我經常會給自己一些壓力,讓自己想出新點子,不管有多么瘋狂,我都要試試。”
“我只做我喜歡的事情”
在別人眼中,企業家將幾萬元起家的小T恤店做成一年幾百萬元銷售額的品牌連鎖店,一定需要制定強大的市場營銷策略,也吃過不少苦頭。老江擺擺手,忙說:“我從來沒制定過什么營銷計劃,我只做我喜歡的事情。店里的人也會做一些數據統計,什么樣的T恤買的人多,什么樣的T恤老外買,可我根本不想按照這些數據去設計我的T恤,這樣很沒意思,我想設計我喜歡的圖案而不是別人需要的圖案。”從他身上確實能看見生意人少有的坦白、直率和知足。“我沒有大老板的范兒,也不想成為管理者,我最擅長的還是想點子。能維持小規模經營不錯了,賺不了什么大錢,可活得開心。”
現在的創可貼8在北京有兩家實體店、兩個網店,老江擔心如果把店開大了,會因為忙于管理而丟了設計的魂,所以,對于現在的狀態他很安心也很知足。但是,老江身上也有生意人的執著,在英國和荷蘭都有他的合作伙伴,有人建議把圖案因地制宜地設計成本土元素,比如在英國賣的圖案可以加上大笨鐘或者英式早午餐,老江一口否定了:“哪怕在全世界開店我也只做中國元素,因為我喜歡中國文化,別的沒興趣。”
從扭秧歌到看搖滾現場
要說老江的興趣,跨度很大,從扭秧歌到看搖滾現場,他都不亦樂乎。2008年,老江去南鑼鼓巷居委會免費教英語,看見居委會的大媽們正興高采烈地扭秧歌,他看著高興,心里就琢磨著舉辦個南鑼鼓巷胡同節,請她們到巷子里扭秧歌,這就是2008年南鑼鼓巷胡同節的初衷。從北京理工大學走出來的Car Sick Cars樂隊,是老江最喜歡的中國樂隊之一,他沒少去看他們的現場,在認識了Car Sick Cars的簽約公司——北兵馬司的老板之后,自然而然地促成了2009年的“創可貼8搖滾周末”,請來了PK14、The Gar等10支富有朝氣的中國樂隊演出,并將演出收入捐給兒童慈善機構。為了支持這些發展尚處在艱難時期的樂隊,老江與他們簽訂合約,為他們設計符合樂隊風格的T恤,并將銷售T恤的一半收益用來支持樂隊的發展。
通過《職來職往》《非常了得》等電視節目,越來越多的中國人知道了這個有什么說什么的老江,并喜歡上他。在去全國各地的大學講學的時候,無論幾點下飛機,機場總是有人帶著鮮花來接機,還有學生按他的樣貌畫了海報。幾次講學下來,除了感動之外,老江意識到自己身上還有責任,應該做點什么。“坦白講,現在中國的學生缺少創造力,我希望可以多雇傭一些年輕人,讓他們獨立創作,并尊重他們的創作。目前創可貼8正在進行的新項目PLA,就是和許多年輕的設計師聯手設計一些圖案。”老江難得地深沉起來。
對于一個待在北京比待在家鄉英國時間還要久的洋北漂而言,19年很漫長,長到足以讓中國文化滲入他的骨子里,甚至是內心深處,正是老江對中國文化的熱愛,將他留在了這片土地上,同時,老江也是幸運的,是北京這座包容、多元的城市為他提供了更廣闊的舞臺。
(編輯:孫育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