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唱的韻味與翻唱的新意——從《被遺忘的時光》翻唱談起
至于當今無數歌手之間,原唱與翻唱交互進行的紛繁現象,也是幾乎每天都在無數次發生的流行音樂的普遍狀態。黃耀明的《暗涌》與原唱王菲的版本似乎也各有千秋。膾炙人口的《天路》,其文化影響最大的當然是韓紅的獨唱版本,一般都認為是韓紅原唱,但實際上是藏族歌手巴桑原唱。另外,上百種的《天路》翻唱,其實其中也有一些是異彩紛呈的,它們各有鐵桿粉絲群體。至少從聲線魅力上講,韓紅只是一種。張惠妹的《原來你什么都不要》,影響力是大大超過潘越云的原唱。女聲哀婉絕唱《灰色空間》的原唱是韓成民演唱的韓語歌曲《越愛越多》,后來才有羅志祥的中文翻唱以及幾十種翻唱版本和演奏版本,應該說其中不少版本是各有異秉、各具魅力的,其中人氣最旺的、傳播最廣是女聲哼唱版。
再回到堪稱當下最受歡迎的《我的歌聲里》這首歌,是傳播效應和票房效果都很可觀的影片《春嬌與志明》的主題歌,也是奇藝網自制劇《在線愛》的主題曲,它頗有值得分析的原創優勢和藝術處理的過人之處。其旋律優美而有點淡淡憂傷,有意實施復沓徊行的結構。它切分若干小節,遞進和深化了個人難以與外人道出的愛的回憶和感受。由此產生的沉浸和享受,與愛的私人特性和敏感特質十分吻合。歌詞表達了無數人的人生插曲閱歷和過客情感故事體驗。所以,其實優秀的愛情主題流行歌曲,往往具有情感表現的悖論性,如同撕嚙和私享是愛情記憶紀念幣的正反兩面。后現代的愛情狀態及其碎片式歌吟,其實就是情感生存狀態的離散化和普泛化,而它又被現代生活節奏和情感律動壓迫得不得不去不求甚解,這種微妙性讓無數粉絲產生共鳴。如此傾訴式的唱法,也適合歌手偏重中低音的、帶點沙啞又很透明的、帶點渾厚又非常干凈的聲線。這首歌曲的上述特點,對于它的流行走紅起了很大作用。
對曲婉婷的模仿或翻唱,似乎不用跨越過高門檻,但實際上要唱得好卻會有一點難度。對于一般粉絲來說,它多少有點屬于好聽不好唱的流行歌曲的范圍。曲婉婷由于聲線上的某種相似性,可能也容易受到女歌手蔡健雅和王若琳兩人粉絲的偏愛。其他翻唱版本包括兩個男聲版即李代沫和回音哥的演唱版本,其實也不錯,都具備各自理解的角度和演唱的個性,但情緒表達對于歌詞最為透徹準確而酣暢淋漓的還是作者曲婉婷本人的演唱。原唱版本中,個人以為曲調或伴奏由鋼琴演繹要比吉他演奏更勝一籌,雖然不同樂器各有優勢,這主要是由于鋼琴帶來了優美沉思的憂郁氣息和思緒及訴說的流動感。當你聽過曲婉婷之前的許多原創歌曲之后,就會有一種《我的歌聲里》屬于水到渠成、絕非偶然誕生的結論。
而王韻壹演繹的爵士版《被遺忘的時光》,產生了一種特異的現場音質效果,表現在通過短短的演唱,借鑒化用了爵士樂的發音方法和音色特點,能夠讓人感受到伴奏樂器和歌手聲音對本來來自美洲黑人田間民歌和靈歌的爵士樂特異聲音效果的點滴吸收和仿效。歌手有意制造一些似乎即興而來(其實不然)的粗嘎與圓滑、窒悶與響亮、刺耳與柔美、狂野與抒情大幅度交互變化的演唱效果,夾雜了些許非歌唱的吼叫和呻吟,特別是非傳統顫音的運用。這些突出了一種情緒奔騰的、內心不羈的、異域野味的特異感覺。她唱出的爵士樂化的顫音雖然不多,卻是有變化的,有時似乎是華麗的。其幅度和音域由窄到寬,其速度和節奏由慢到快,而且在一個音臨近結束時增加抖動的幅度和速度,更加強了這種技巧的表現力。同時,在一個音開始時,她從下向上滑到預定的音高,在結束時,又從原來的音高滑下來。根據不同的旋律或伴奏音型,將特異的效果“制造”出來。
王韻壹以爵士樂化的翻唱一舉成名,其流行潛力十分可觀。個人以為,她未來如果不重視原唱,不走詞曲創作的原創道路,那就很難越走越寬。她最拿手的是爵士樂,主要演唱活動是翻唱,其原唱歌曲似乎不多。最出名的就是剛才提到的《被遺忘的時光》。當年蔡琴原唱版家喻戶曉,是當今中年一代的難忘金曲,劉德華、呂方等也翻唱過。不過王韻壹的翻唱變形最大,算是重新譜曲、重新編排、重新演唱。依我看,這可能是樂隊的個性演唱策略,也是王韻壹的風格包裝策略。爵士樂化,或許是王韻壹的翻唱目前最能展示才華的地方。但是,她可能的閃光點或許不止于此——既然她的翻唱最叛逆、最有明亮色彩,不如在爵士樂化的原唱風格上,甚至詞曲創作的爵士樂化上下點功夫。將近一個世紀以來,國內流行音樂界在爵士樂方面走得并不遠。這也就為爵士樂在國內的創作空間提供了極大的想象空間。而且,王韻壹的聲線至少可能適合爵士化的翻唱以及原唱。醇厚溫潤的嗓音是一部分聽眾所喜愛的,它似乎更容易將聽眾引入一種似曾相識的迷離朦朧的憂郁氛圍。王韻壹的這種嗓音初一聽來和蔡琴也有點靠近,二人嗓音上的某種相似性,可以產生一種貼近重合的欣賞效應,但是,王韻壹先貼近后反差的演繹策略,造成熱門懷舊老歌的大反差的爵士樂化,是給翻唱帶來新鮮感和受到喝彩的主要原因。
(編輯:路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