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兆華推新戲紀念小劇場戲劇30年
1982年9月19日,由林兆華導演的話劇《絕對信號》在北京人藝1樓排練廳上演,當時誰也沒想到,這一天對中國戲劇來說,會成為值得紀念的日子。《絕對信號》成為中國小劇場戲劇的開山之作,自此揭開中國小劇場戲劇的歷史。回憶往昔林兆華不免感嘆:“30年了,太快了,咔嚓一聲就過去了。”30年后,當年剛出生的一代人成為當下中國小劇場戲劇創作的中堅力量,林兆華已年過70,成為人們心目中的“大導”,而此時的中國小劇場戲劇,成為繁榮戲劇市場、培養戲劇觀眾的最重要的藝術形式。
為了紀念小劇場戲劇30周年,北京人藝在去年籌劃建院60周年系列活動時,就將其納為籌備項目,整個過程中,林兆華、濮存昕等人動了很大腦筋,在選擇劇目、確定表演方式、在什么地方演出、能達到什么效果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他們希望選擇劇目既有小劇場表演的特別形式,演員們也能在表演上有所突破。最終的決定是排演契訶夫的兩部短劇《天鵝之歌》和《論煙草有害》,并于9月19日這天登陸北京人藝實驗劇場——這個劇場因為近年來演出了多部青年導演的優秀戲劇,已成為京城小劇場戲劇的標志性劇場之一。這兩部劇依然由林兆華導演,濮存昕、何冰等主演,林兆華也將作為演員上臺演出,同時還擔任舞美設計和燈光設計,對此他調侃說:“主要是這倆戲沒什么布景,燈光也非常簡單。”
《天鵝之歌》是契訶夫的一部從未在中國舞臺上演出過的作品,《論煙草有害》則是中戲臺詞課的范本。之所以最終選擇這兩部劇作為紀念演出,林兆華解釋,“它們是名劇,也是現實主義劇作。”此次執導這兩部戲,他表示,“不是我怎么排,而是濮存昕和何冰怎么演,因為這倆戲完全不是導演的藝術,就是看演員的表演。”雖然兩位主演并不同意這個說法,但這個戲劇老頑童還是經常重復這句話。
“只看我們的表演其實挺難的,因為這兩部短劇從文字上來看挺簡單的,在1個多小時這么短的時間里,讓觀眾擺脫世俗生活進入到契訶夫給我們提供的戲劇世界中去,用導演和演員營造出的藝術氛圍讓觀眾覺得這是個藝術享受的過程,并不是輕車熟路的事兒。”濮存昕表示。何冰則表示,自1991年來北京人藝,在20多年的時間里他和林兆華具體合作過多少部戲,他自己都記不清楚了,“好像十幾年來就在跟他一個導演排話劇”,所以他稱自己是在林兆華的戲里成長起來的,“跟大導排戲已經成為一種生活方式和習慣”。
30年前的那部小劇場話劇《絕對信號》誕生的意義,在濮存昕看來,是思想自由開放的標志,“中國文化藝術在戲劇舞臺上有了個人化的多元化表達,這是最重要的”。所以這個戲如今成為“帶有一點標志性的東西”,“這個標志性是時代賦予的、藝術家賦予的,歷史賦予的”。他也是個關注當下青年戲劇人創作的“前輩”,對很多做小劇場戲劇的青年導演都贊賞有加,脫口就能說出幾個導演的名字,也曾說過“只要是黃盈的戲,我都會去看”,表達對青年戲劇人的支持。他覺得小劇場戲劇的一大優勢是可以帶有創作者鮮明的個性,也使得更多的年輕戲劇人有機會來接近和實踐戲劇。
當下的小劇場戲劇創作,在繁榮的同時也存在著良莠不齊的問題,在何冰看來,這都沒關系,“只有先把買賣做起來,觀眾才能進劇場。”他說,“小劇場的蓬勃帶來的全是好事兒,戲劇學院的學生們有了進入社會的途徑,他們的藝術創造性也能夠在這里施展。”
(編輯:偉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