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子園》:五代演員同飆戲耄耋戲骨展情懷
作為“頌揚北京精神謳歌偉大時代——2012年北京市優(yōu)秀劇目展演”的優(yōu)秀劇目,北京人藝建院六十周年的慶生原創(chuàng)大戲《甲子園》在首都劇場上演。朱琳、鄭榕、藍天野、王姬、雷佳、藍盈瑩等北京人藝五代演員同臺“飆戲”。昨天,《甲子園》在京舉辦座談會,何西來、葉廷芳、解璽璋、黃維鈞、張先等14位專家為話劇《甲子園》的演出把脈。
該劇的視角對準了一所名為“甲子園”的老年公寓,通過一位回國的年輕海歸和老人們之間發(fā)生的矛盾沖突,揭示當下社會幾代人的人生關懷以及文化沖突與融合等諸多現(xiàn)實話題。為了演好這一群個性鮮明卻是同樣豁達的老者,90歲的朱琳只要是進了排練廳,就會拿出十足的精神頭兒,她自己加的臺詞,令編劇何冀平潸然淚下。88歲的鄭榕則為了自己的角色,親自走訪了一位九十多歲的老將軍,聽他講戰(zhàn)爭歲月中那些真實的人和事。
25年未演出話劇的王姬,此番回歸話劇舞臺也別有一番心得,“出演這部戲是我對娘家——北京人藝的一次反哺,我本身是‘海歸’,在戲里也演一個‘海歸’。”能與老藝術家同臺對戲,更是王姬此次排演的美好記憶。她說:“朱琳老師90歲高齡,戴著助聽器,臺詞卻能輕松地說出來,就一場戲,只在半個小時排完,這種老戲骨的魅力和功力讓人感嘆。”
主創(chuàng)談戲
>>導演任鳴
三生有幸受益終身
該劇的導演任鳴稱,話劇《甲子園》是一個體現(xiàn)了人藝精神和人藝風格的戲,“能夠和這些老藝術家合作,導演這部作品,我三生有幸、受益終生。”任鳴說:“這些老藝術家在舞臺上的表演顯示了他們對藝術的虔誠,他們帶給觀眾的那種美好是非常偉大的,隨著時間的推移,會更加證明這個戲的價值。”
任鳴舉例說,“藍天野老師是一個非常富有激情的藝術家,作為藝術總監(jiān),他給我們提出了很多好的建議,以前我們擔心老藝術家的身體,但是藍天野老師說,‘只要我能演一場,我就能全部演完’。”任鳴說,鄭榕老師對人物的塑造可謂精雕細刻。我曾經(jīng)陪著他去采訪一個90歲的老將軍,他就拿著本在旁邊記,對于每一個字都反復揣摩。任鳴表示,雖然自己是這個戲的導演,但是每天晚上看這些老藝術家的表演,還是覺得受益匪淺。
>>編劇何冀平
創(chuàng)作激情來自老戲骨
何冀平介紹:“這個劇中這些可愛的老人,創(chuàng)作靈感就是從北京人藝的老朋友身上來的。”何冀平回憶:“在看了我創(chuàng)作的劇本后,鄭榕老師寫了兩大篇的人物分析,他說在劇中演的這個人就是要將最后一顆子彈射向人間的貪嗔癡怨,這句話真是說到了我的心坎里。我本不敢奢望朱旭老師會來演我的戲,結(jié)果她看到我之后,握著我的手說:‘謝謝你在北京人藝最艱難的時候給北京人藝寫了這樣一個作品’,讓我非常感動。”何冀平說:“人藝給了我謀生的能力,正是這些老藝術家?guī)Ыo我的感動給了我創(chuàng)作的激情。”
□專家座談
文藝報原主編鐘藝兵
朱琳出場觀眾落淚
話劇《甲子園》是帶有慶祝、紀念、儀式性、回顧性的演出。演出沒開始之前,票已經(jīng)訂得差不多了。因為很多觀眾的生活已經(jīng)跟人藝的演出融為一體。藍天野、鄭榕、朱旭、朱琳這幾位老演員,一出場還沒說一句詞,觀眾就熱烈鼓掌,甚至朱琳一出來,觀眾的眼淚就掉下來……因為看到朱琳,觀眾聯(lián)想的遠不止這一出戲,他會想到朱琳扮演的一系列的戲。不管是看到藍天野還是鄭榕,都會讓觀眾聯(lián)想到他們一生在人藝舞臺上呈現(xiàn)給我們的一個個生動的形象。
中戲教授張先
溫馨中透著殘忍
《甲子園》很有情懷,這種情懷不是做出來的情懷,是以很平靜的心態(tài)在審視事實。其實劇本在舞臺上都是劇作家的想象,跟現(xiàn)實沒有什么對比關系,但是這個想象的世界里,劇作家能夠平靜是一個很難的事情。看《甲子園》,有一種溫馨平靜的氣氛,但那種溫馨后面,我看到了一種殘酷。它不是一個關于老年的贊美詩、一個幾度夕陽紅的歌謠,我甚至覺得里面很多形象的結(jié)局,由于有這些因素的介入,變得不太好琢磨。
原《新劇本》主編徐恒進
藍天野聲音像提琴
《甲子園》中藍天野老師的聲音多年未聽,現(xiàn)在還是那么悅耳、生動,從頭到尾就像一把大提琴,優(yōu)美動人。我能感覺到劇本里的生活,編劇眼里充滿同情,甚至是贊賞,也有別的東西。在今天這樣一個環(huán)境下,有這么一個寫作者能把她的作品寫得那么沉思,甚至是憂郁,很難得。編劇不是要講道理或是講一個很玄妙的故事,而是要給人展示一片生活,展示在編劇心里的一個個鮮活的人物。
(編輯:偉偉)
共1頁 首頁 | 上一頁 1 下一頁 | 尾頁 轉(zhuǎn)到第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