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劇場戲劇的全媒體生存之道
9月的北京迎來了第五屆北京國際青年戲劇節。在經過4年的成長和積淀之后,北京國際青年戲劇節(以下簡稱青戲節)正變得愈發有吸引力,本屆吸引到了13個國家和地區的63部戲劇前來展演。值得一提的是,這些參展的戲劇多為小劇場戲劇,而今年又是我國小劇場戲劇發展30周年,這也使得今年的青戲節具有更為特殊的意義。
自1982年第一部小劇場戲劇《絕對信號》推出之后,30年來我國的小劇場戲劇創造出了許多輝煌,也遇到過一些困難,尤其是隨著新媒體時代的到來,小劇場戲劇從創作到營銷的各個環節都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沖擊。當下,如何在全媒體時代堅持創作,尋求突破;如何在微博等新媒體環境中實現營銷的創新,已經成了小劇場戲劇一個不可回避的問題。對此,本屆青戲節組委會特別組織了與來自臺灣的廣藝基金會和相關媒體的探討活動。
認清小劇場的優勢
關于小劇場戲劇的概念說法不一,在不同地區的差異更為明顯,這一點在大陸和臺灣就有體現。不過在發展中,兩地卻也遇到了相同的問題。
“大陸與臺灣對小劇場戲劇的理解不太一樣。在大陸,主要以演出的劇場大小來界定,所謂的小劇場戲劇一般是在小型劇場里演出,場地較為清靜,觀眾也比較少。而臺灣小劇場戲劇的概念則完全不同,它不是以座位的多寡來界定,而是一種形式、一種概念。觀眾在小劇場看到的是與大劇場完全不一樣的東西,選擇小劇場對觀眾來說體驗多于觀看?!眳⒓佑懻摰呐_灣《表演藝術》雜志總編輯黎家齊表示,雖然大陸和臺灣對小劇場的理解以及呈現方式有很大的差異,但是傳媒的發展對兩地小劇場的影響都很明顯。小劇場一定要能呈現出不同于影視作品的內容和形式,才能對現在的觀眾構成吸引力。所以創作者在做小劇場的時候一定要思考影視作品能表現什么,不能表現什么,“否則觀眾能在電視上看到的東西,為什么要花錢到劇院看呢?”
對于當前小劇場應如何面對新媒體的沖擊,青戲節制作總監傅維伯認為,小劇場要應對新媒體的沖擊,首先要充分認識到小劇場相對于影視劇的優勢所在,“也就是說小劇場有什么樣的魅力。其實戲劇的一個很大的魅力在于變化,它不可能像影視劇一樣制作完成之后就一成不變地播映出去。戲劇是每場都有變化,這種變化來自于人物的變化和現場的變化,所以,同一部戲每一場呈現出來的并不會完全一樣”。
在傅維伯看來,劇場的另一個優勢是互動性,讓觀眾近距離感受并充分參與到戲劇中。“認識到小劇場的優勢在哪,還要在創作前期將其充分考慮進去,另外還需要考慮能用一個什么樣的形式去呈現內容,這個形式是觀眾在戲劇中能感受到的,但是在影視中不能得到的,這一點同樣也很重要。”傅維伯說。
鼓勵以非營利為目的的創作
小劇場戲劇作為較為小眾的藝術形式,在受到新媒體沖擊之時,還常常會遇到資金短缺等問題。近些年,小劇場戲劇的創作逐漸向商業靠攏,商業化的運作雖然讓一部分創作者堅持了下來,但是北京、上海等地小劇場戲劇也出現了過度商業化的現象,帶來了一些從業人員很不贊同的制作和運作方式,使得一些創作者的創作積極性受到打擊。
有業內人士表示,其實小劇場戲劇的生存狀況一直不樂觀,尤其是在經濟不景氣的今天,“一方面人們削減文化類的消費支出,另一方面也有很多支持資金退出,這使得小劇場的生存環境更加惡劣,也使得很多從業者沒能堅持下來或者是不能堅持自己的創作理念”。
青戲節秘書長邵澤輝表示,要發展小劇場就得鼓勵創作,鼓勵更多年輕人加入戲劇創作的團隊,給他們提供一個平臺,讓他們從商業體制或院團體制中解脫出來,不要因為過度重視營利目的而限制了才華的釋放。“要營造一個良好的環境,允許有失敗的創作,對于剛剛進入創作領域的年輕人更要寬容待之。要樹立一個新的戲劇評判標準,不以成功為唯一的評判準則。不過這樣的平臺和環境需要時間來建設和培養。這幾年青戲節也一直鼓勵青年創作,希望為他們提供展示的平臺,讓不同的聲音傳達出來?!睋榻B,青戲節選擇作品的一個標準就是以非商業營利為目的的戲劇創作,希望通過這種方式來鼓勵創作。
要學會利用新媒體營銷
隨著微博、微信等新媒體的興起和普遍使用,小劇場戲劇的創作和營銷等各個環節也深受影響,傳統的傳播方式似乎已經難以滿足小劇場戲劇開發的需求。有專家指出,新媒體對于小劇場戲劇的影響并不僅僅是負面的,小劇場應該積極應對新媒體帶來的沖擊,通過挖掘新媒體在營銷傳播等方面的巨大功能為己所用。
小劇場戲劇一般都是小成本制作,所以一般制作經費都用在創作上,那么在沒有經費或者是在經費極少的情況下要怎么推廣劇目呢?臺灣廣藝基金會執行長楊忠衡分享了自己的營銷經驗:“營銷是一部戲能否成功的關鍵環節之一,所以不要因為經費問題而忽視對戲劇的宣傳推廣。我們知道社交網絡的傳播功能很強,比如微博等。這個時候,其實就是我們充分發揮社群網站傳播功能的時候。以我的經驗來看,如果我們用心經營,只要發布的訊息是有效可靠的,就能產生不錯的效果。未來網絡肯定會越來越發達,所以不要放棄新的技術。善用這些技術就能得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雖然通過利用新技術,能夠讓更多人了解小劇場戲劇,但是小劇場畢竟是小眾化的,有自己的局限性,在產生的影響力上還是不能與影視劇相比。“戲劇是文化的事情,也是產業的事情,還是要考慮投入與產出比例,考慮如何營利的問題?!睏钪液獗硎?,學會利用新媒體營銷,讓小劇場有更多人知道很重要。但學會用新媒體包裝、制作戲劇,讓它們變得更受觀眾歡迎也很重要。
(編輯:偉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