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子園》的現實意義最可貴
9月15日至10月20日在首都劇場上演的北京人藝年度原創大戲《甲子園》,是近日京城戲劇界的熱議話題。“你看《甲子園》了嗎?”幾乎成為大家見面時的一個問候語。以“原創、當代、北京”為創作主旨,編劇何冀平按照這個“命題作文”的要求寫出來的《甲子園》,會帶給觀眾什么樣的感受和思考?日前,多位戲劇界評論家齊聚由北京人藝主辦的“《甲子園》專家座談會”,滄桑、情懷、老藝術家、人藝的現實主義傳統等,成為論壇上不斷被提及的關鍵詞。
讓人感傷的滄桑感
看《甲子園》時,中國社科院文學所研究員何西來邊看邊流淚。這部戲帶給他的最大感受是“滄桑”。舞臺上那個名為甲子園的百年老樓和那棵60年的大樹是滄桑的,老樓讓他想起了自己讀書時住過的北京鐵獅子胡同的一棟樓。更讓他感嘆的是“演繹者的滄?!薄!爱斨炝蘸袜嶉抛喴纬鰜頃r,我流下了眼淚。”他說,“演員們老了,觀眾也老了?!鄙鲜兰o50年代他看話劇時,朱琳、鄭榕、藍天野是他崇拜的偶像,當時朱琳演《蔡文姬》,呂中演《王昭君》,她們的舞臺形象光彩照人,但現在她們要坐輪椅出場了?!斑@些老藝術家們在人藝的舞臺上演繹了人世的滄桑,他們各自也經歷了人世的滄桑?!边@讓何西來有點感傷。
在他看來,這部戲的歷史滄桑感已超出了具體敘述的故事,使得每個觀眾特別是老年人會對照自己的人生,去體會和感悟,獲得一種審美上的滿足?!霸谒械乃囆g門類里,滄桑是很高的藝術體現?!彼ㄗh這部戲還應該自覺地有意識地加強這種滄桑感。
“《甲子園》可貴的是現實精神。”中央戲劇學院教授夏波說,“現在我們很多戲是現實題材,但沒有現實精神,根本沒有觸及到我們這個時代,缺少對當代人內心和命運的關照。但《甲子園》關注大變動時代的人,觸及到了很多當代人內心糾纏的東西?!?/p>
構思巧妙、情節講究
海歸愛林回到甲子園,發現它變成了一個養老院,在她處置這棟樓的過程中,帶出了很多人的命運。何西來覺得這樣的故事構思很奇妙,“能夠把很多人物都聚集在一起,就像《茶館》和《天下第一樓》一樣,把很多不同人物的命運集中展示”。
在中國社科院外文所研究員葉廷芳看來,《甲子園》故事情節的編織也很講究,“謎底藏得很深,隨著情節的進展層層剝開,直到最后,唯一的知情人黃仿吾將死時,謎團才揭開,這就緊緊抓住了觀眾欲知究竟的心理”。
讓資深戲劇評論家解璽璋最感興趣的是這部戲包含的那個“核兒”,即愛林的父親,這個在劇中沒有出場的主要人物,“他是甲子園所謂的所有者,他怎么得到的這棟樓,他得到這棟樓以后的心路歷程,是通過舞臺上這些人物的對話,慢慢顯露出來的”。在解璽璋看來,這正是編劇何冀平的功力所在,這個主要人物并沒有出場,她把他隱藏在舞臺背后,但展示出了他的內心世界。而且這部戲敘事平穩,不張揚,通過很多細節讓觀眾感受這個并未出現的人物,讓其在觀眾心中逐漸豐富起來。
“何冀平像一個男人那樣創作”
自轟動話劇界的《天下第一樓》始,何冀平創作了多部優秀話劇和影視劇作品。在座談會上,不少專家學者也就她的創作風格進行總結和討論?!昂渭狡接袝r候像一個男人那樣在創作?!薄吨袊鴳騽 犯敝骶幚枥^德說,“對歷史的認識和反思,對現實的關注,她都是獨樹一幟的?!?/p>
在《甲子園》中,北京師范大學文學院教授鄒紅看到了何冀平話劇創作風格的轉變?!皬摹短煜碌谝粯恰返健兜慢g與慈禧》,再到今天的《甲子園》,她的創作從有意追求外在的動作、沖突,到開始發掘內在的戲劇性,從起伏跌宕到波瀾不驚?!痹卩u紅看來,這種轉變在其創作歷程中具有特殊意義,“實際上可以看做對自身的一種超越”。
“現在大部分話劇作品,都有一種泡沫式的喧囂,總感覺劇作家的內心不那么寧靜。不寧靜就會產生一種對真相的歪曲。”中央戲劇學院教授張先表示。他解釋這里的“真相”,“舞臺上展示的是藝術家想象世界里的真相,至于現實中有沒有,這不重要?!彼J為,在這個想象的世界里,一個劇作家能夠平靜是一件很難的事情,通過《甲子園》,他感受到了何冀平的這種平靜,“她是以很平靜的心態在審視這個世界,所以也使得這部戲很有情懷,這種情懷不是做出來的”。
(編輯:竹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