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江明燭》彰顯母愛的“家庭電影”
在日前由中國電影藝術研究中心舉辦的兒童電影《一江明燭》研討會上,專家們紛紛詢問導演齊為民,影片這個古怪的名字究竟意味著什么。齊為民回答說,自己很喜歡“蒼山負雪,明燭天南”這句詞,因此將影片原來的名字《紅蘆葦》改成了現在的名字?!八娨舛畹叵笳髦┐鬅o私的母愛,而母愛,正是電影《一江明燭》表達的核心?!饼R為民說。
在兒童電影年產量超過50部,卻幾乎沒有一部能為普通觀眾所熟知的中國電影界,齊為民是一個十分執拗的創作者。從當初擔任制片的《考試》《夏天,有風吹過》到近期親執導筒的《派飯》《一江明燭》,齊為民拍攝的電影總是繞不開“兒童”兩個字。“兒童電影是我的心頭之愛,我會把它做到底。”當這位略帶東北口音的中年男人說出這句話時,目光異常堅毅。
投資220萬人民幣的《一江明燭》是一部不折不扣的小成本電影,而其中近一半的資金來自于一位臺灣老板?!爱敃r臺灣投資人對我說,希望我能拍出一部《媽媽,再愛我一次》那樣的電影?!饼R為民介紹道。從投資方提出的要求我們便能知道,《一江明燭》是一部講述母女情的影片:小學生黃花花品學兼優,她的母親喬三娘是一位民間藝術葦畫傳人。喬三娘由于喪夫的打擊而患上了精神疾病,但貧困的家庭條件卻讓她難以入院治療,就連女兒黃花花也因要照顧母親而面臨退學……在村干部和村民們的幫助下,喬三娘母女終于渡過難關,而她制作的精美葦畫也成為了家庭經濟的支柱。
就是這樣一個簡單卻動人的故事,在黑龍江省大慶市林甸濕地優美壯闊的蘆葦叢旁徐徐展開。雖然《一江明燭》中也充滿了童趣,但它并不是一部傳統意義上的兒童電影。影片的敘事風格比較隨意,沒有刻意地編造夸張的情節,整部電影都是不溫不火地娓娓道來。影片的影像風格是寫實與寫意相結合,靜美的冬天與小村莊濃濃的生活氣息相得益彰。齊為民表示,“我還希望通過講述一對相濡以沫的母女在鄉親們的幫助下勇敢地走出生活陰霾的故事,呼喚人間的真情與溫情,并呼吁社會各界共同關注和保護葦畫這個正在消失的民間藝術?!?/p>
齊為民的期望正應和了研討會上專家們的提議——兒童電影的觀眾絕不應僅僅是兒童。在美國,兒童電影被稱作“家庭電影”,目標受眾群是從兒童到父母的“全齡”觀眾,而這樣具有廣泛傳播力和社會影響力的兒童電影,正是中國目前最為稀缺的。
(編輯:竹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