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民協在山東諸城舉辦蘇軾“中秋詞”暨中秋文化研討會
中國民協在山東諸城舉辦蘇軾“中秋詞”暨中秋文化研討會
與會嘉賓興致勃勃登上蘇軾創作《水調歌頭》的地方——超然臺 劉未 攝
9月28日,由中國民協主辦,山東省民協、諸城市人民政府、政協諸城市委員會承辦,諸城市委宣傳部、諸城市文聯協辦的蘇軾“中秋詞”暨中秋文化研討會在山東諸城舉行。來自全國各地的研究蘇軾、中秋詩詞和民俗文化的專家學者共同探討“蘇軾超然文化”,賞評歷代中秋詩詞,頌揚博大精深的中秋文化。現將部分專家學者的發言選登如下,以饗讀者。
“中秋詞”所闡釋的文化內涵
□ 羅 楊(中國民協分黨組書記、駐會副主席)
蘇軾的中秋詞是誕生在諸城這塊千年沃土上的不朽詩篇,是此地、此景、此情這種天、地、人之間千年際會的經典契合。因此,蘇軾的中秋詞成為歷代中秋詞中的佼佼者,有所謂“中秋詞自東坡《水調歌頭》一出,余詞盡廢”之說。
蘇軾中秋詞中滲透著濃厚的哲學意味,揭示出睿智的人生理念。其灑脫浪漫的情懷,抒發出詩人以至我們民族對中秋的美好情感,其沁人心脾的韻律,不斷撥動著一代又一代中國人的心弦,這既表現出文化的屬性,也是中秋的魅力。一個有文化傳承、有詩意浪漫的中秋應該是一種溫馨的文化儀式,應該是在咀嚼美味月餅的同時,回味歲月的流逝,仰望月光的遐想,遙寄親友的情思。我們應像蘇軾那樣在月光下品味人生的玄妙,感受生活的真諦,把那一份份溫暖的關懷,濃厚的思念傳遞給海角天涯的親人們,在月圓之中悟出“千里共嬋娟”的美好想象和文化韻味,而不能把吃月餅當成中秋節的全部。
唐人的重月傳統與文化選擇
□ 張 勃(中國民俗學會副秘書長、北京聯合大學教授)
唐代人的中秋情懷體現為欣賞自然之美、珍惜韶華與渴望團圓。大唐是詩的國度、人人心中有詩意相關,對于大自然賜予的美,唐代人總是能夠認真體會,用心賞玩,無論是月形、月色還是月亮升起后周邊環境的改變,都被時人攝入他們的眼底心中,創作于當時的不少詩篇都描寫了中秋夜的風光之美。令人身心愉悅的中秋之美,也令人產生良辰短暫、美景難再并進而哀嘆生命易逝的焦慮與感傷。復雜的情緒疊加在一起,常將唐人導向珍惜韶華、享受當下的人生態度,這是生命意識在特殊場合里的覺醒和釋放。由此,許多唐代人盡量延長賞玩月亮的時間,有的人甚至通宵不眠;或者在八月十五前后的日子都要賞玩。在我國,明月早已與思戀親人、懷念故鄉聯系在一起。中秋月,更容易觸動人們的心弦。對月思人,是許多唐人的中秋節活動主題,渴望團圓,則是他們縈繞難去的中秋情懷。
但中秋節所蘊含的團圓內涵,由于現實生活中別離現象的普遍而越發濃厚,宋代以后,中秋節成為中國傳統節日體系中除年節外最具團圓意味的一個節日。
中華民族的月亮情結
□ 張士閃(山東大學教授)
中秋節在我國是僅次于春節的第二大傳統節日,具有豐富的文化內涵,諸多中秋節習俗是孕育民族意象的溫床。這些意象將月亮的自然景觀與特定社會現象予以詩意化的處理,體現出一定的人生況味、人性深度與民俗心理,構成了一個民族的審美意識與文化精神內質的核心部分,已經成為中華民族的表征符號。關注中秋節的歷史與現在,關注中秋文化中官方、文人與民眾的不同擔當,可以更真切地感受、更準確地理解我們的傳統文化。
八月十五的月亮總是令人浮想聯翩,心生情愫,文人對于中秋文化起到推波助瀾的作用。風動云移,桂影婆娑,遙望一輪皎潔明月,古往今來幾多文人雅士,舉杯邀月之際,心動情移,留下諸多名篇佳句,由此形成了細膩溫婉的文人敘事模式。他們通過對月亮的觀賞、想象與摹寫,獲得一種神思超邁、逸興遄飛的審美愉悅感。存在于他們心頭的月亮情結,為其藝術創作提供了強烈的原動力。月之朦朧、陰柔、光潤、神秘等光色特征,也悄悄浸染著這個民族的審美情趣。畢竟,有著八月十五中秋節這樣全民性拜月習俗的國度舉世罕見。
中秋文化蘇軾符號
□ 劉清泉(中國蘇軾研究學會副秘書長、眉山市三蘇文化研究院研究室主任)
在中秋佳節歌詠明月的詞中,蘇軾以“前無古人,后無來者”的勇氣,凸顯個人的姿態、表達個人的情緒、融入個人的遭際,以遺世之清影、哲理之清思和浪漫之清醉的個性化線條為那一輪皎潔的明月涂鴉,超越時空,衍生發展,并在符號化的過程中形成密州蘇軾符號或者中秋文化蘇軾符號。
在蘇軾僅有的五首中秋詞中,《水調歌頭》尤其受到推崇,認為此詞一出,余詞盡廢。蘇軾中秋詞,常常凸顯真實的自我,如“我欲乘風歸去”、“我醉歌時君和”、“我醉拍手狂歌”,即使不使用第一人稱代詞,也總有詞人的清影浮現在我們眼前,如“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間”。月下起舞,清影隨人,手之舞之,足之蹈之,自我的清寂、自娛的清歡和自守的清高,使我們仿佛看到了詞人遺世獨立的清影。蘇軾中秋詞中的理趣至清、至純、至潔。《水調歌頭》的下闋議論明顯,而上闋的議論則了無痕跡,蘊含了詞人積極入世與消極出世、居廟堂之高與處江湖之遠難以兩全之意。
蘇軾中秋詞中幾乎篇篇有酒,酒香四溢,酒思飄逸,酒話連篇,如“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中秋誰與共孤光,把盞凄然北望”、“我醉拍手狂歌,舉杯邀月,對影成三客”。
(編輯:單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