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亮共產黨人精神的燈塔——專家熱議電視劇《楊善洲》
電視劇《楊善洲》劇照
“電視劇《楊善洲》催人反省、催人上進!”11月7日,在由中國電視藝術委員會等單位舉辦的《楊善洲》專家研討會上,原《人民日報》海外版總編輯丁振海高度肯定了這部劇的創作。
有關楊善洲的故事,觀眾通過各種形式的宣傳已經非常熟悉了,把英模人物推上熒幕,對創作者而言是一個難度不小的挑戰。《文藝報》總編閻晶明說:“楊善洲在自己平凡的崗位上,幾十年如一日,堅守自己共產黨員的信仰和理想,做出了不平凡的事跡。但對于藝術作品而言,楊善洲的人生不具備戲劇性,不像焦裕祿東南西北跑過了很多地方,也經歷了不同的歷史時期。楊善洲的創作團隊在彌補這種非戲劇性的人生造成的可觀性減弱的可能性上,還是做了很多努力。”
“楊善洲是個什么樣的人?楊善洲精神是什么?楊善洲精神可學不可學?楊善洲精神是不是已經脫離時代了?”劇中,女記者葉紫帶著這一連串的疑問走進了楊善洲生活和工作的地方。電視劇采取雙重時空交叉的敘事架構,以葉紫深入保山采訪為主線,從不同側面展現出了楊善洲的人性光輝。閆晶明認為,這樣的敘事在英模劇里采用,很大程度上彌補了線性平面推進過程中造成的沉悶。丁振海也認為,以女記者為主的采訪和思考,和以楊善洲作為地委書記和支書的故事,兩條線索貫穿全局,匠心獨運、構思巧妙,使得人們對楊善洲精神的重要性和全面性有了全新的認識,最大限度地開掘了它所蘊藏的思想價值和精神能量。
《楊善洲》一方面通過諸多細節的描述刻畫了楊善洲一心為民、兩袖清風的品質。1988年6月楊善洲退休以后,他堅決放棄在省人大任職的機會,帶了20多個人承包了荒山,一干就是22個春秋,林場林木覆蓋率達到97%以上,還主動把價值3億元的林場無償交給政府。政府獎勵他20萬元,他只留了4萬,剩下的全捐給自己的家鄉。楊善洲70多歲高齡還爬樹搞嫁接,結果摔斷了腿。這些都讓觀眾近距離了解了楊善洲。中國傳媒大學教授王偉國評價,劉佩琦扮演的楊善洲不但形似而且神似,力求與原人一致。而楊善洲的妻子張玉珍,活生生地傳達出了中國農村婦女善良、勤勞、吃苦耐勞、忍受的品德。中國藝術研究院研究員孟繁樹說,楊善洲作為共產黨員最優秀的代表,是人類精神道德一個最亮的燈塔。
而另一個時空,葉紫在不斷深入的采訪中,一步一步印證了楊善洲的真實,層層敘事使生活中的楊善洲不斷升華,使人物的精神層面更加突出、更加典型。著名評論家范詠戈認為,這個過程回答了現實當中一些人的質疑。記者的提問,把觀眾帶入了參與和互動的環境當中,一起探討和思考。它不是平面地去展示楊善洲做了什么,不管你現實當中對楊善洲持什么樣的看法,主創其實試圖通過這個劇回答現實中人們的一些困惑。與同樣的英模劇《永遠的忠誠》相比,沈浩遇到的矛盾多是小崗村的內部矛盾,屬于工作層面,在《楊善洲》里,他的對立面不是他班子里的什么人,也不是哪一個具體的人,而是一種變味的官德、一種社會風氣,雖然不是具體的,但卻是現實存在的。丁振海表示,這種雙重空間結構,時而交錯,時而平行,使全劇充滿了智慧的氣息,呈現出十分開闊的四維空間,藝術張力顯而易見。尤其是葉紫的不斷探尋,將作品提升到了拷問人類靈魂的高度。劇中通過各種人物的采訪和記者自己的思考,使人們對楊善洲的認識得到了進一步提高和深化。“它使觀眾和劇情一起思索、一起對照,催人反省、催人上進,我在看的時候時時反思自己,捫心自問我們做到了嗎?從這個層面講,這部劇具有非常強烈的現實意義。”丁振海說。
新聞鏈接
主創人員談電視劇《楊善洲》
由張紹林執導、石零編劇的電視劇《楊善洲》11月8日在央視八套黃金時段播出。電視劇《楊善洲》根據“全國敬業奉獻模范”、云南保山地委已故書記楊善洲生前事跡改編拍攝。劇中,丁柳元飾演的女記者葉紫因為要做專訪而深入山區采訪楊善洲,從而撐起了整個故事。楊善洲的飾演者劉佩琦說:“我最大的感受就是楊善洲不應該死,我希望楊善洲的精神、信仰、追求會喚醒廣大民眾,也希望越來越多的領導在心中樹立‘為民造福’的‘楊善洲精神’。”楊善洲夫人的飾演者娜仁花表示:“我特別感謝我們的服裝、化妝、道具,他們真的去回收了六七十年代的衣服,從里到外都是那個年代的,我一穿上衣服就有很強的帶入感。《楊善洲》的完美呈現,幕后工作人員功不可沒。”而丁柳元則透露,自己在拍攝期間遇到了很多保山當地人,在與他們的接觸中感覺到,每一個當地人都因為楊善洲而感到自豪。“楊善洲是一個播撒溫暖的人,我自己也要努力做一個能夠溫暖周圍人的人。”丁柳元表示。
(編輯:偉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