耕耘田野沃土 創新學術理念 《民間文化論壇》創刊30周年學術座談會在北京召開
11月1日,中國民協在北京召開《民間文化論壇》創刊30周年學術座談會。劉錫誠、陶陽、楊亮才、陶立璠、賀嘉、劉鐵梁、祁連休、向云駒、李耀宗、劉曄原、郎櫻、苑利、安德明、陳連山、陳泳超、謝繼勝、林繼富、王善民等民間文藝學術界著名學者和中國文聯國內聯絡部評獎處處長羅江華,中國文聯權益保護部出版處副處長霍旭升等參加座談會。座談會由中國民協分黨組書記、駐會副主席羅楊主持,中國民協分黨組成員、副秘書長呂軍和各處室、編輯部負責人參加座談會。
羅楊在會上宣讀了中國文聯副主席、中國民協主席馮驥才的賀信(全文見本版),馮驥才對《論壇》創刊30周年表示誠摯祝賀,并提出了殷切希望。《民間文化論壇》社長劉德偉回顧總結了創刊30年來雜志走過的風雨歷程,并對今后工作提出了初步設想。
與會的專家學者暢所欲言,充滿感情地回顧了《論壇》創刊30年的歷程。大家一致認為,創刊30年來,《論壇》在推進學術研究,培育學術新人,催生學術成果等方面取得了豐碩的成果。《論壇》刊載了一大批思想性、學術性、文風俱佳的民間文藝理論文章,團結了一批民間文藝領域的研究專家,推動了民間文藝學術研究的深入發展。《論壇》具有重要的思想價值、學術價值和文化積累價值,在傳承優秀民族民間文化,培育民間文藝研究人才,建設民間文藝學科上發揮了重要作用。《論壇》的誕生和發展對于研究我國民間文藝發展的歷史、現狀和新時期以來民間文藝事業發展的規律具有重要的價值,對于保存、整理、弘揚民間文藝具有重要的史料價值和研究價值。認真總結和梳理《論壇》30年的經驗,有利于論壇在今后改革發展過程中汲取經驗教訓,為民間文藝學的學科建設和發展作出新的貢獻。
與會專家學者結合民間文藝學術研究發展現狀,對進一步辦好《論壇》,促進民間文藝理論研究發展發表了許多重要的看法、意見和建議。在聽取專家學者發言后,羅楊說,今天特別感動,也特別高興,大家發表了這么多好的想法,體現了《論壇》在專家學者心目中的地位,也給了我們繼續辦好這個刊物的底氣和信心。我們要進一步認真研究大家提出的意見和建議,不斷提高《論壇》的學術水平和辦刊質量,不辜負大家的期望。
(編輯:單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