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語境下的影視與美術——首屆影視與美術西安高峰論壇綜述
日前,由中國電影評論學會、美術觀察雜志社、西安建筑科技大學藝術學院聯合舉辦的首屆影視與美術西安高峰論壇在陜西西安建筑科技大學召開。影視與美術界專家、學者、師生共百余人與會。西安建筑科技大學黨委副書記、副校長田東平,中國電影評論學會會長章柏青,《美術觀察》主編李一在開幕式上致辭。西安建筑科技大學藝術學院副院長藺寶鋼主持會議。
在論壇主題發言環節,中國電影資料館副館長饒曙光、北京大學藝術學院副院長丁寧、北京師范大學藝術與傳媒學院院長周星、北京大學影視與戲劇研究中心副主任李道新等分別進行了專題演講。中國傳媒大學影視藝術學院教授趙寧宇,中國電影資料館《當代電影》編輯部編審張文燕,《美術觀察》副主編趙權利、欄目主持祝帥,西安建筑科技大學藝術學院教授宋超等在圓桌會議上先后發言。與會專家圍繞影視與美術的原創性價值、美術與影視造型、影視與美術的互動發展、高科技對傳統影視美術的影響、類型電影中的美術造型、西部影視美術造型特色及其他相關議題各抒己見,暢所欲言,并與西安建筑科技大學等高校學生進行了互動交流。
全媒體時代的到來、高科技的應用對于傳統影視美術的沖擊是本次論壇的主旨,也是論壇主題“新語境”的含義所在。饒曙光在發言中談到全媒體、新媒體時代中影視美術的歷史機遇。在多媒體時代,電影、電視、動漫等不僅是一種競爭關系,也是一種合作關系,在產業鏈上可以互補。周星提到,新媒體悄然出現改變了影像消費生態。在生產和媒介產生的影響上,新媒體促發了許多新的生機,也影響著影視美術的生產發展,已經呈現出所謂的“多元態勢”。與新媒體的融合發展,是中國影視美術的出路所在。
影視與美術的關系也是本次論壇的重要主題。丁寧以中外美術史上的一些代表作品為例,分析了藝術史上影視與美術互相影響的狀況,向觀眾呈現了藝術史上電影與美術互相交融的諸多范例。趙權利從影視與美術交叉研究的角度,探討了影視與美術的關系及其互動。祝帥從理論研究的視角切入,探討了影視美術的興起對于傳統美術研究所帶來的范式挑戰。
美術和電影發展研究也是本次論壇重點討論的議題之一。有的專家從西方藝術史發展的角度,對“藝術終結論”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并從視覺文化衍變的圖像學立場對美術與電影的關系進行了全新的闡釋。還有專家從影視美術的現狀對中國電影產業的發展表示憂思。趙寧宇對國產電影美術的發展態勢進行剖析,并對好萊塢對中國電影的沖擊和影響甚為焦慮。
近年來,中國的影視美術水準屢屢受人詬病,究其原因,是因為美術界和影視界面對新出現的變化和問題,缺乏自覺的預見和充分的準備。李道新指出,好的影視美術在電影傳播的過程中扮演的是一種“電影建筑”的角色,應理清美術在電影創作過程中的重要性,發揮美術在電影創作方面的能力,生產出為本土觀眾所喜聞樂見、有豐富多樣的精神與文化面向的影片。張文燕也認為,電影美術的作用主要是完成銀幕世界的視覺造型,包括電影美術的空間造型、人物造型等方面的造型要素。在電影藝術的諸要素中,電影美術有著重要的位置,甚至可以說沒有電影美術就沒有電影的視聽根本。中國藝術研究院影視研究所副所長、研究員趙衛防在對論壇進行學術總結時表示,論壇引起的相關議題還將通過研究和傳播展開進一步的關注與討論。
(編輯:竹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