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伯承元帥》導演:滿懷敬意寫“劉帥”
十大元帥是共和國歷史上的明珠,他們的人生值得大書特書。電視劇《劉伯承元帥》作為革命歷史題材的人物傳記片,如何處理史實和虛構的關系,如何在有限的篇幅中表現劉帥豐富的一生,如何讓人物有個性和可看性,同時在內容和形式的關系上有所突破,這些都是沉甸甸的話題。
電視劇不是紀錄片,電視劇的魅力在于用故事的手段塑造具有典型意義和個性特點的人物形象。人物附著的基礎是活生生的事件和矛盾,因此我們特意采用板塊式的結構,以劉帥對歷史的回顧勾連各個板塊,用影像再現劉伯承的一生。從清末科考受辱挨打,繼而從軍,在川軍中成為“軍神”,到投身共產主義事業,參加南昌起義,赴蘇聯學習,創辦紅軍大學,出任紅軍總參謀長完成長征,指揮八路軍夜襲陽明堡,設伏七亙村,建立敵后根據地,率領劉鄧大軍鏖戰魯西南、挺進大別山,淮海戰役決戰取勝,共和國成立后主辦軍事學院,為人民解放軍培養將才、帥才等。這是一代“軍神”烽火彌漫的傳奇人生,電視劇要通過這一個個傳奇故事,表現劉伯承從苦孩子到元帥的人生歷程,表現他的智謀和勇毅,他的情懷、人格魅力和政治品格。劉帥是公認的軍事家,但鮮有人讀懂他的平民情懷,他的愛兵愛民,他骨子里的反戰情結,他對戰爭與和平的思考。這也是我們在這部電視劇中要表現的個性特質和人文內涵。
當下,由于拍攝周期和資金限制,不少影視作品在拍攝的二度創作上往往比較弱。但我們清醒地意識到,能參與《劉伯承元帥》的拍攝,是自己藝術人生難得的機會,我們在各個環節都要朝精品創作的方向努力。美術造型要突出年代感和地域特色,服裝、發型莫不如是。除了真實質樸,還要追求典型性以及唯美的意蘊。要考慮整體造型和色彩上的節奏,比如整體凝重基礎上的明麗,整體大氣簡潔基礎上的層次性。演員造型,既要有個性特點,又要體現時間跨度上的自然性。比如劉伯承的年齡跨度達半個世紀,不同階段的銜接和過渡要真實自然。其他角色如康鵬程、王教官、汪榮華、文圓圓要各有特點,并有縱向發展。橫斷面上的歷史人物要有大體上的形似和神似。攝影造型上,在凝重的基礎上追求紀錄風格。戰場上有意識追求必要的動感,光效上也大膽追求自然光效。攝影機除了表現人和物、人和人的關系,還要盡可能多地捕捉心理活動細節。
戰爭戲對演員來講既有本色要求又有技能考量,對演員本色和技能的把關是本片質感的基礎。人物傳記片有相比照的人物關系,這就要求演員要多看歷史資料,多研究人物關系,設計、運用符合人物身份和性格邏輯的細節,認真琢磨臺詞,研究語言的特點和個性,找到心理依據,能用形體動作代替的話決不張口,說的話要經得起推敲。歷史人物是有形的,也是可以挖掘的,創作空間廣闊,我們要認真對待每個環節,以實際行動為劉帥誕辰120周年盡一份應盡的力量。
(作者為電視劇《劉伯承元帥》導演)
(編輯:路濤)
· | 自辦“超市”把劇賣給觀眾 |
· | 電視劇《紅高粱》在高密開拍 |
· | 電視劇億元時代:別只認明星臉 |
· | 電視劇《推拿》出書被指侵權 |
· | 百折不撓尋找革命路 回望歷史啟航中國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