郵箱帳號: 密碼:
      English日本語簡體繁體

      經典歌劇日益活躍 歌劇:小眾藝術也有春天

      時間:2013年03月28日來源:《人民日報》作者:

      歌劇《山村女教師》、《趙氏孤兒》海報。

      歌劇《羅密歐和朱麗葉》演出劇照。 資料圖片

        一年一度的國家大劇院歌劇節即將亮相,而這一音樂節和今年將要舉辦的第十六屆北京國際音樂節一樣,都以世界經典歌劇演出來紀念理查德·瓦格納誕辰200周年。

        歌劇這門西方最具代表性的藝術在世界很多地方并不景氣,而在中國,卻呈現日益活躍的趨勢,尤其是世界經典作品,正被源源不斷地推上舞臺。

        歌劇名作名團紛紛登陸中國

        古典音樂發燒友張純是一家出版公司的老總,他至今都清晰記得2005年的那4個難忘的夜晚,理查德·瓦格納的四聯劇《尼伯龍根的指環》在北京一氣演出了16個小時,“像這樣在歐洲都難得一演的歌劇巨制,居然能來北京,而且一票難求,每天晚上樂迷們都處于興奮狀態,如醉如癡,這種場景恐怕終身難忘。” 2010年,《尼伯龍根的指環》又登陸上海,比北京還多演一輪,整整8個晚上。英國《留聲機》雜志稱:“瓦格納的這部巨作從來沒有在中國上演過,這在亞洲也是一個歷史性的事件。”

        20世紀末,世界經典歌劇與交響樂一樣,在我國還處于推廣普及期,除了《茶花女》、《托斯卡》等少量作品曾經上演外,觀眾對多數歌劇經典作品非常陌生。在張藝謀的率領下,《圖蘭朵》以嶄新的面貌引起轟動;而《阿伊達》在上海和北京兩地相繼以宏大的場面亮相。雖說這種方式可以普及經典藝術,但并未獲得業內人士和歌劇迷的認同,他們認為這還不算專業的歌劇演出。

        將世界經典歌劇成規模地引入中國,應該自北京國際音樂節起,從第一屆至今,《奧菲歐》、《璐璐》、《唐豪瑟》、《玫瑰騎士》、《麥克白》、《羅密歐與朱麗葉》、《少年維特的煩惱》、《諾亞的洪水》,一部接著一部,無不聚集著世界著名指揮、著名歌唱家和著名創作團隊。北京國際音樂節總計上演歌劇30多部,其中,世界首演、亞洲首演、中國首演的作品相當于總體的80%。有的作品在中國從未上演過,有的作品絕大多數中國觀眾甚至從未聽說過。

        香港歌劇制作人盧景文也沒有看過《璐璐》,盧景文說:“這部歌劇在西方很少見,原因很簡單——沒有票房。”此劇能在中國演出立即引起海外高度關注,有人專程從英國、馬來西亞趕到北京一睹其風采。肖斯塔科維奇一生僅寫過兩部歌劇,而在2006年的秋天,《姆欽斯克縣的麥克白夫人》和《鼻子》一起與中國觀眾見面。《納布科》的特殊道具是5匹活駿馬,世界許多地方無緣演出,就是因為合適的馬匹難尋,中方工作人員費盡周折,終于在河北吳橋勇進馬戲團找到了。演出結束后,一位外國觀眾感慨地說:“我在歐洲都沒機會看到《納布科》,沒料到竟在北京欣賞了!” 翻開英國歌劇史第一頁的是作曲家亨利·珀賽爾,2008年10月,他創作于300多年前的歌劇《狄朵與埃涅阿斯》在北京音樂廳完成了中國首演,其實,這一年的北京國際音樂節仿佛變成了歌劇節,18天演出了9部、16場中外歌劇。而今年是理查德·瓦格納誕辰200周年,他的歌劇《帕西法爾》將于第十六屆北京國際音樂節期間首次出現在中國舞臺上。

        北京國際音樂節藝術總監余隆認為,世界經典歌劇作品是人類的財富,積累了豐厚的精神底蘊,在中國演出,可以培育觀眾的音樂興趣,推廣歌劇文化,提升藝術修養。

        歌劇是大劇院的壓艙石

        世界經典歌劇紛紛來到中國,其主要原因之一就是中國擁有了一批世界一流的大劇院。國家大劇院、上海大劇院、廣州大劇院等劇院,自營業以來,經典歌劇是日常演出的主要內容。

        來自外國的歌劇團體在國家大劇院至今已經演出了20多部經典歌劇,140多場,上座率在80%以上,吸引了20余萬觀眾,其中俄羅斯馬林斯基劇院的《伊戈爾王》、法國圖盧茲歌劇院的《國王》、小澤征爾音樂塾的《藍胡子公爵的城堡》在中國都是首演。“不過,對國家大劇院而言,重新制作經典歌劇才是我們的重頭。”國家大劇院院長陳平說。截至目前,國家大劇院共制作了17部外國經典歌劇,制作陣容異常強大,中外優秀的導演、演員、舞美都被邀集北京,每次演出更是觀眾和專家爭論的熱門話題,觀看演出的觀眾總人數超過了40萬,其中僅《圖蘭朵》就演出了29場。

        “歌劇是一門綜合藝術,集中體現了一個國家的文化綜合實力,所以,作為國家大劇院,上演、創作、制作歌劇是理所當然的分內事。重新制作那些經典名作,既可以為經典融入當代元素和中國元素,吸引中國觀眾,也可以讓國家大劇院成為國際一流藝術家的展示平臺,將這里建設成為世界性的文化殿堂。”陳平說。

        實際上,世界上的任何大劇院,歌劇都是壓艙石,遺憾的是,盡管我國目前的大劇院建設已經向二、三線城市迅猛發展,但歌劇演出依然僅限于京滬津穗這樣的大城市,多數大劇院的舞臺只能由綜藝晚會或一般歌舞節目來充塞。中國國際文化藝術公司總經理江凌說,他們最近接手經營的河北固安大劇院非常華麗,可是在這里還不可能引入歌劇,因為觀眾群遠沒有培育起來。如何經營、演什么節目、怎樣讓大劇院名實相符,確實是個頗費腦筋的事情。

        發燒友是歌劇觀眾的主體

        “10多年前的中國觀眾還需要被不斷灌輸欣賞交響樂的禮儀,開辦各類入門課程,可是如今,北京、上海觀眾的專業素質、欣賞素養已經不弱于歐洲觀眾。”樂評人劉雪楓這樣說。他說的是實情。尤其在北京和上海,觀眾的鼓掌、歡呼、評價都很到位,媒體評論也十分專業,而觀眾大多屬于非業內人士。

        回顧這些年來的社會發展,就不難發現改善歌劇生存環境的原因在哪里。

        大量藝術學子赴國外深造,有的學成后又在國際舞臺錘煉多年;國內音樂教育的飛速發展,讓一批又一批音樂人才脫穎而出,這些人才正在成為中國歌劇舞臺的中堅或后備力量。藝術教育的普及,讓許多人自幼就接受了藝術熏陶,音樂技能的訓練更讓他們掌握了專業的欣賞知識,長大后,他們都可能成為古典音樂和歌劇的天然觀眾。

        劉雪楓和張純都將古典音樂的發燒友視為歌劇欣賞的主體。劉雪楓算是 “骨灰級”的發燒友,大約收藏了2.5萬張原版唱片,而像張純這樣有5000多張收藏的發燒友就更多了。發燒友大多是非音樂專業出身,劉雪楓在北大讀的是歷史系,而張純在人民大學學的則是新聞。這些人對古典音樂和歌劇都達到了癡迷的程度,不但熱衷于收藏,名團名家的演奏演唱也每場必看,有人每年還要遠赴歐洲觀看重要的歌劇演出,演唱演奏孰高孰低,都逃不出他們的嚴厲耳朵。

        總政歌舞團團長、作曲家張千一曾創作了多部歌劇,深知這些發燒友的水平。“這些人的人數雖然不多,但在中國這樣的人口大國,有個萬分之一就是個很了不起的數字。歌劇是個小眾文化,不能要求大眾都來欣賞,不過,在中國只要有幾十萬的小眾,再加上十多萬的發燒友為主體,就足以撐起歌劇的演出市場。”

        歌劇是小眾文化,張千一說的是事實,在歐美,隨著人們生活節奏的加速,歌劇的慢節奏也同樣很難滿足年輕一代的觀賞需求,這也是歌劇不景氣的原因之一。而在中國,歌劇演出的活躍只限于北京、上海這些大城市,觀眾只是一小部分人,所謂歌劇有遠大前景,只是說還有很多城市的觀眾有待培育有待開發而已。

        歌劇還有很大的發展空間,這既指觀眾人數,也指中國的歌劇創作。曾主演了《托斯卡》的歌唱家王秀芬這樣認為。制作、演出世界經典歌劇的目的就是為了促進中國歌劇的發展,這是陳平全力推動歌劇建設的最終目的,所以,國家大劇院先后創作、演出了《鄉村女教師》、《西施》和《趙氏孤兒》。2011年文化部在福州舉辦的首屆中國歌劇節上,不但世界經典歌劇大放異彩,而且還上演了10 部原創劇目,水平盡管參差不齊,但推動原創的意圖十分明顯。北京國際音樂節也始終堅持推出中國原創歌劇,郭文景、葉小綱等人的作品都從這里走向世界。北京大學歌劇研究院已經成立,按照院長金曼的說法,不能僅僅看到引進世界經典劇目的成就,還要正視中國歌劇的嚴重不足,成立研究院就是為了培養歌劇的高端人才,推動中國歌劇水平的全面提升。

        中國歌劇舞臺已經出現了明顯變化,財力支持和場地建設令世界羨慕,但歌劇發展仍然任重道遠。


      (編輯:偉偉)
      精品高潮呻吟99av无码视频| 无码中文字幕av免费放dvd| 国内精品久久久人妻中文字幕| 天码av无码一区二区三区四区| 西西4444www大胆无码| 亚洲VA中文字幕无码一二三区| 精品无码AV无码免费专区| 精品人妻系列无码人妻免费视频| 无码欧精品亚洲日韩一区夜夜嗨| 中文字幕无码精品三级在线电影 | 亚洲VA中文字幕无码毛片| 暖暖免费在线中文日本| 亚洲国产精品无码久久| 中文字幕在线观看| 熟妇人妻AV无码一区二区三区| 中文在线中文A| 最近2019年中文字幕一页| 无码人妻精品一区二区蜜桃百度| 无码内射中文字幕岛国片| 亚洲中文字幕无码永久在线| 久草中文在线观看| 成年无码av片在线| 天堂网www中文在线资源| 人妻少妇精品中文字幕av蜜桃| 中文字幕无码不卡在线| 国产激情无码一区二区三区| 免费无码国产在线观国内自拍中文字幕 | 无码高清不卡| 国产亚洲美日韩AV中文字幕无码成人| 无码成人一区二区| 亚洲一区精品无码| 亚洲精品无码精品mV在线观看| 久久AV高潮AV无码AV| 日本爆乳j罩杯无码视频| 中文字幕无码播放免费| 欧洲成人午夜精品无码区久久| 亚洲av永久无码精品秋霞电影影院| 亚洲AV中文无码乱人伦在线观看| 亚洲精品无码乱码成人| 无码人妻精品一区二区| 久久久无码一区二区三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