帶著體溫的寫實油畫——李自健兩百余幅畫作在國博展出
牛童晨夢 李自健
4月20日至5月12日,中國國家博物館北區1至4廳,李自健創作的265幅畫作在這里展出,這是畫家作品祖國巡展計劃里最重要的一次匯報。鄉土系列、母女系列、紅花被系列、美國流浪人系列等15個系列作品,涵括了畫家30年來的藝術創作,雖然作品母題不盡相同,但傳達的理念一以貫之,即一種普世的對人性的關愛與頌揚。
李自健,這位曾經因為創作《南京大屠殺》巨幅歷史油畫而聲名遠播的畫家,于2010年4月,帶著“人性與愛”主題展從中國美術館啟航,歷時3年,縱橫神州、跨越兩岸,行程8萬公里,走過了祖國23個主要城市,讓170多萬觀眾走進了“人性與愛”的藝術世界。一本本厚厚的觀眾留言簿,記錄了全國巡展在觀眾中產生的反響。記者隨手翻看了幾本,里面的內容除了對畫家高超寫實技法的贊嘆之外,更多的是從作品中體會到的觸及內心的感動。不少觀眾表示,李自健的作品不僅僅是冰冷地掛在墻上的畫作,更是帶著體溫的一種能量的傳遞。
出生于湖南邵陽的李自健,畢業于廣州美術學院油畫系,1988年旅居美國洛杉磯。他出身于一個小工商業者家庭,幼年家道中落,在母親獨自撫養8個孩子的困頓家庭中,度過了艱難坎坷的童年。苦難的人生,磨練出畫家頑強的意志與善良的品性。上世紀90年代初,他赴美自費留學,在人生的困頓與迷茫之時,幸得星云大師賞識與力助,得以擺脫生存困境,潛心于大師提供的畫室,歷經500個日夜的藝術勞作,創作出包括《南京大屠殺》在內的近百幅充溢人性大愛的油畫作品。星云大師倡導的“人間佛教”的精神理念,深刻影響了畫家的人生,讓他確立了“用藝術弘揚人性大愛”的理想目標。自1992年開始,李自健便將其歷年創作的油畫代表性作品集結在一起,以“人性與愛”為主題,開始了穿行全球的巡回個展。在巴西、南非、泰國、馬來西亞、秘魯、智利、印尼等許多國家,李自健留下了自己的畫展印記。
在國內畫壇,李自健除了《南京大屠殺》外,最為人熟知的就是汶川娃系列作品。據李自健介紹,這一系列發端于2002年的羌寨行,10年來,他幾乎每年都經重慶造訪桃坪羌寨。此次汶川娃畫作便展現了汶川震前、震中、震后的變化。其中《聽泉的汶川女娃》是震后李自健在無法得知小姑娘是否還活著的情形下連夜畫出來的。“這是繼《南京大屠殺》之后,又一件含淚創作的作品。”李自健說。
充沛的情感與扎實的造型,加之接地氣的創作母題,讓李自健的作品俘獲了很多觀眾的心,特別是第一次觀看他作品的人,總會被畫作中涌動的溫情所吸引。當大多數畫家執迷于形式語言的出奇出新之時,李自健固守對寫實油畫的鐘愛,并產生了巨大的影響力與感染力。想必,李自健的全國巡展之所以能在多地匯聚那么多觀眾的良好反饋,根本就在于,這種帶著體溫的寫實畫作,是畫家懷著感激、感恩與感動之心創作出來的。這些畫作首先感動了畫家自己,然后才感染了觀眾。
(編輯:曉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