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曲藝牡丹獎評獎工作系列活動在寧波舉行
進一步完善牡丹獎評選 推動曲藝事業全面健康發展
中國曲藝牡丹獎評獎工作系列活動在寧波舉行
關于成立中國曲藝牡丹獎藝術團的決定
為了深入貫徹黨的十八大和第九次全國文代會精神,全面落實第七次全國曲代會的工作部署,積極推進中國曲藝事業五年發展規劃的實施,進一步豐富和活躍基層文化生活,引導廣大曲藝家和曲藝工作者自覺踐行“愛國、為民、崇德、尚藝”的文藝界核心價值觀,培養和造就德藝雙馨曲藝人才隊伍,繁榮和發展曲藝藝術,在廣泛調研和聽取意見的基礎上,中國曲藝家協會決定成立中國曲藝牡丹獎藝術團,聘請姜昆同志擔任團長,成員為歷屆牡丹獎獲獎演員。
成立中國曲藝牡丹獎藝術團,旨在更好地發揮牡丹獎獲得者的示范引領作用,擴大牡丹獎的品牌影響力和社會知名度,調動與整合曲藝藝術資源,提升曲藝創演水平,打造曲藝“國家隊”,深化曲藝對外民間交流,推動中華曲藝“走出去”,使之成為傳播先進文化、建設和諧文化、弘揚優秀傳統文化的踐行者和推動者。成立中國曲藝牡丹獎藝術團是中國曲協踐行“三貼近”原則和開展“走轉改”活動的一項重要舉措,是拓展文藝志愿服務范圍、創新文化惠民活動方式的積極嘗試,對于推進曲協工作和曲藝事業的可持續發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衷心希望榮獲中國曲藝牡丹獎的全國曲藝家和曲藝工作者以飽滿的激情和巨大的熱情,積極參與到這一公益組織活動中來,用藝術回報生活的沃土,在實踐中磨練意志,在交流中增進共識,在摔打中提升水平,在服務中彰顯價值,努力追求德藝雙馨的崇高境界,切實履行好人類靈魂工程師的光榮職責,為推動社會主義曲藝事業大團結大發展大繁榮,建設美麗中國,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作出自己的更大貢獻。
中國曲藝家協會
2013年5月13日
李前光向牡丹獎藝術團團長姜昆授旗
5月12日至13日,由中國曲協、浙江省文聯主辦,浙江省曲協、寧波市文廣新局、寧波市文聯、鄞州區委宣傳部承辦的中國曲藝牡丹獎藝術團成立儀式暨中國曲藝牡丹獎評獎工作系列活動在寧波舉行。中國文聯黨組成員、書記處書記李前光,中國曲協主席姜昆,中國曲協分黨組書記、駐會副主席董耀鵬,中國曲協分黨組副書記刁惠香,中國曲協分黨組成員、副秘書長曲華江,中國曲協副主席王汝剛、李時成、吳文科、盛小云、翁仁康,浙江省文聯黨組書記、副主席田宇原,浙江省文聯黨組成員、書記處書記張均林,寧波市委常委、宣傳部部長余紅藝,寧波市人大常委會副主任、寧波市文聯主席成岳沖,寧波市文聯黨組書記鄒大鳴等參加活動。
5月13日上午,中國曲藝牡丹獎藝術團正式成立。成立儀式上,李前光向藝術團團長姜昆授旗。隨后還召開了中國曲藝牡丹獎座談會。
5月12日晚和13日晚,中國曲藝牡丹獎獲獎節目展演和中國曲藝牡丹獎藝術團首場惠民演出分別在寧波市鄞州區橫溪鎮體育館和寧波逸夫劇院舉行。田連元、王汝剛、盛小云、鞏漢林、金珠、李金斗、李建華、閆淑平、佟長江、李偉建、武賓、楊菲、曾戀、胡俐珈、曾潔、曹云金、劉云天、王占新、陳靚等歷屆中國曲藝牡丹獎獲獎者和曲藝名家,在鞠萍和周煒詼諧幽默的主持下紛紛登臺獻藝,為寧波的觀眾獻上了一道精美的曲藝藝術大餐。
眾手澆開牡丹花
——中國曲藝牡丹獎評獎工作座談會綜述
□ 本報記者 董大汗
5月13日,中國曲藝牡丹獎評獎工作座談會在寧波召開。董耀鵬、刁惠香、曲華江、李時成、吳文科、盛小云、翁仁康、田連元、李立山、常祥霖、李金斗、蘆明、趙福玉、閆淑平、白云海、蔣希均、李偉建、陳淳、武賓、楊菲等中國曲協領導和來自全國曲藝界的藝術家、專家以及曲藝工作者就牡丹獎評獎章程、細則修訂,獎項設立,專家評委庫建設,完善分賽區比賽和評選機制等問題展開了深入探討。大家表示,召開這樣的座談會對中國曲藝牡丹獎評選的改進和完善具有很強的現實意義,也一定會激揚廣大曲藝工作者進行藝術創造和事業追求的積極性,全面推進我國曲藝事業的健康持續發展。
重設音樂獎勢在必行
中國曲藝牡丹獎曾在第三屆設立過音樂獎,但后來因為種種原因該獎項未能延續,此次座談會上,專家們針對音樂在曲藝中的重要性以及曲藝音樂工作者并不樂觀的生存現狀,紛紛提出牡丹獎重新設立音樂獎的重要性。中國曲協副主席李時成認為,曲藝音樂的評選,有譜曲的,沒有評曲的,一般的伴奏也無獎金,現在樂師的培訓都成問題,今后的評獎應騰出適當的指標出來給音樂獎,或在作品獎里加設音樂獎。中國曲協副主席、中國藝術研究院曲藝研究所所長吳文科指出,現有的獎項設置,從項目的設定到評選標準以及實施細則的制訂,尚未涵蓋構成曲藝藝術及其事業發展的所有方面。如對具有音樂性本體構成的曲種創演與發展的獎勵,就沒有涉及“唱腔設計”亦即“編曲”包括“伴奏”等等行當。為此他建議,應對“節目獎”表演者之外的“伴奏”弦師、琴師等參與創演的人員一視同仁,不僅要在參評材料與節目單上一一注明,而且要在獲獎證書上予以標明,以此鼓勵“說唱”表演之外的音樂伴奏等行當的共同發展。
二度牡丹獎設立有必要但要有自己的特點
目前,在所有獲得中國曲藝牡丹獎的演員中,僅有閆淑平和楊魯平兩次獲得過牡丹獎。座談會上,與會者紛紛提出中國曲藝牡丹獎在今后的評選中應著力評選二度和三度牡丹獎,大家就具體操作方式提出了諸多建議。中華曲藝學會名譽會長常祥霖表示,增設二度牡丹獎評選應著眼于深刻的學術、學理理念,要把“臺上做藝、臺下做人”的理念加入。北京曲協主席李金斗認為,二度梅花獎獲得者叫做“二度梅”,咱們的二度牡丹獎可以稱為“金牡丹”。中國廣播藝術團青年相聲演員李偉建表示,二度牡丹獎的評選要特別慎重,應堅持原創與傳統的結合,參評者既能表現創新的作品,也要能表演傳統的作品。同時對獲獎者的理論水平也要有一定要求。江蘇省曲協副主席蘆明認為,二度牡丹獎的評選很有必要,但在具體評選過程中要有量化標準,比如說參評者的藝術成就及其表演作品的演出場次等。在浙江曲協顧問蔣希均看來,二度牡丹獎評選除了評表演方面的,文學獎、理論獎也應該考慮。
加強牡丹獎的宣傳力度
座談會上,很多專家認為,作為曲藝界的“奧斯卡”,中國曲藝牡丹獎不能局限在曲藝界這個圈子,而是要讓更多人來了解這個獎項。因此,除了注重評獎專業性和權威性外,還要進一步加大宣傳力度,營造氛圍,擴大中國曲藝牡丹獎的影響力和傳播力。北京軍區戰友文工團曲藝家李立山表示,經過幾屆評獎,雖然評出了很多有代表性的作品和演員,但牡丹獎的社會影響力還需要進一步加強。今后應對獲獎作品、論文結集出版,作為牡丹獎評選文獻,提供演出版本,進一步擴大牡丹獎的影響。中國曲協副主席、浙江省曲協主席翁仁康認為,要加強宣傳,讓社會各界知道牡丹獎的分量。而談到加強牡丹獎宣傳力度的途徑,中國曲協評書藝委會主任、著名評書表演藝術家田連元認為,此次中國曲藝牡丹獎藝術團的成立就是一個很好的舉措,獲獎演員和作品通過不斷的演出,讓更多觀眾感受到牡丹獎的含金量,所以要充分發揮牡丹獎藝術團和牡丹獎評選之間的互促效應。
來自曲藝界的藝術家、專家齊聚一堂,共商牡丹獎評選工作
【牡丹獎藝術團惠民演出】
中國曲藝牡丹獎藝術團首場演出在寧波逸夫劇院精彩上演
田連元表演評書
王汝剛和弟子陳靚表演獨腳戲
盛小云演唱蘇州彈詞
李金斗、李建華表演相聲
鞏漢林、金珠表演小品
王占新表演二人臺
楊菲演唱京韻大鼓
鞠萍、周煒主持演出
閆淑平、佟長江表演二人轉
曾戀、胡俐珈、曾潔表演四川揚琴
李偉建、武賓表演相聲
曹云金、劉云天表演相聲
本版圖片均由本報記者董大汗攝
(編輯:單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