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守候》:一個小人物的大情懷
電影《守候》劇照
去年7月30日,在2012年全國道德模范故事匯匯報演出中,由天津曲藝團宋丹紅表演的《28年的守候》感動了不少臺下觀眾。這個動人故事的主人公,就是被評為“全國孝老愛親模范”的內蒙古自治區包頭市退休職工朱清章。1975年冬,朱清章的母親在生火時失手將省吃儉用攢下的一千多元錢燒光,以致突發腦溢血變成植物人,在經歷了一系列打擊之后,朱清章依舊堅強地面對人生,31年來始終堅持細心照料母親,終于奇跡般地將母親喚醒。
如今,朱清章那感人至深的故事也被搬上了電影銀幕。不久前,由中共內蒙古自治區黨委宣傳部與北京十月天文化傳媒有限公司等單位聯合攝制,楊真執導,楊子萱編劇,鄭昊、林好主演的影片《守候》在京首映。用導演楊真的話來說,《守候》并不僅是一部催淚電影,它所要展現的還有淚水之外的人性光輝,還有一種積極向上的正能量。
曾主演過《我的父親母親》的鄭昊在片中飾演男主人公朱慶生,這位以朱清章為原型的人物是一位普通礦工,他一邊要辛苦地工作,一邊要扛起家庭的重擔。31年來,他堅持給重病的母親翻身、按摩、擦洗身體、換洗衣物、處理大小便,不離不棄,始終如一。“為了更好地還原人物,我們幾個主要演員在影片開拍前就奔赴包頭市,到朱清章工作和生活過的地方實地走訪。”鄭昊表示,“我個人認為這次拍攝不僅是工作,更是對孝義精神的傳承。我希望人們在觀看完影片之后,能夠對身邊的親人給予更多的關愛。”
而在導演楊真看來,用電影表現頂天立地的大英雄并不難,真正難的是表現平凡而真實的英雄。“也許在大多數人眼中,像成吉思汗這樣馳騁沙場的錚錚硬漢才是英雄;但在我們眼里,像朱清章這種面對災難絕不低頭,毅然用30多年時間喚醒母親的柔情男兒,同樣是英雄。”楊真表示,“《守候》這部影片以一個普通百姓的家庭變化,展示了一個小人物的大情懷。片名之所以叫《守候》,是因為我們既想表現一個兒子對母親的守候,也想表現一個男人對愛情的守候,更想表現人類對于真情的堅守。”
(編輯:竹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