搭建五個文化平臺惠及百姓
去年間,廣東省高級人民法院出臺了文化建設五年規劃,吹響了全省法院文化建設的號角,我們通過加強法治文化建設,促進了省法院各項工作的發展。2010年底,第三方機構的“法院工作滿意度”調查顯示,群眾滿意率95.1%;今年底,將再次調查群眾滿意率情況。
搭建法治文化宣傳平臺。省法院不斷推出法治文化建設新舉措,前不久,省法院成立了100多名干警組成的青年法律服務志愿隊,在廣東省實驗中學等10多所學校授課和開設模擬法庭,走進企業開展義務法律咨詢近40次。省法院還利用微博“法耀嶺南”向公眾發布最新的法律資訊;對社會公眾關注和有重大影響的案件進行微博直播。近三年來,省各級法院還公開出版法學專著198本,在國家級刊物發表論文490篇,推出話劇《青青草》、報告文學《基石》等精品。
搭建司法惠民平臺。省法院在廣東率先建立了司法救助制度,三年多來,全省法院共司法救助1531人,發放救助金近2000萬元。堅持向省委、省人大和省政府報送行政審判、知識產權審判“白皮書”,每年公開發布知識產權十大案件,評選十佳司法建議和優秀司法建議。省法院將文化建設成果惠及百姓,比如建立司法公開制度,規定法院工作能公開的一律公開,用執行無線視頻移動指揮系統對社會公眾關注、有重大影響的執行案件進行現場直播等。
搭建法治文化交流平臺。省法院創設的“學習交流點將臺”,每個月從全省法院關心的熱點話題中選取一個題目,從省法院機關各部門、各中院、基層法院隨機“點將”作答、點評。點將臺開通以來,內網瀏覽量由當初的每期111人次上升到目前的每期800人次。省法院還建立了學習講壇,圍繞政治理論、風紀道德等四個方面交流學習。近三年來,全省法院共有107個法院開展了499次文化交流活動。
搭建法治文化展示平臺。省法院在公共區域設置了以“法”為主題的巨型屏風和八塊十多米高的大型銅浮雕,闡釋了中國法文化的特征和從古至今中國法制的演變過程。在二樓走廊,分設了中、外法制文化長廊,用80多幅法治文化作品展示歷史上著名法制歷史事件和重要法典。在法庭等場所裝飾了80余幅“訴訟誠信”、“和諧”內容的法制典故,對法官和當事人起到潛移默化的作用。院史陳列闡述了廣東法院從1949年接管民國高等法院發展至今的歷史進程。
搭建人才成長平臺。省法院在南大廳設立光榮榜,在內網設立“好人好事表揚臺”,對干警進行網上表揚,在內網首頁設立“個人風采展示”欄目,鼓勵全院同志發表見解,展現自身風采;對干警實施“關愛行動”,盡可能為干警解決家庭和生活困難。不定期對各黨支部文化建設情況進行展示、評比和考核。近年來,省法院陸續涌現出“全國政法系統優秀黨員干警”、“全國模范法官”陳光昶和全國法院辦案標兵鄭麗容等典型。(聶式恢:廣東省高級人民法院黨組成員、政治部主任)
(編輯:孫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