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魁拔II》贏在口碑與團隊
電影《魁拔II》劇照
作家韓寒在為《魁拔》系列動畫電影錄制的一段錄像中提到,“要判斷一部動畫片好不好很簡單,我看了《魁拔II》后,當晚又看了《魁拔I》。”導演王川曾多次公開表明自己創作的態度——《魁拔》系列動畫電影追求的是“精雕細琢”。據統計,影院票房不佳的《魁拔I》的網絡點擊已超7000萬次,很多并沒有走進影院的觀眾,是在通過在線觀看的方式為《魁拔》系列動畫電影積累口碑。
兩年前,《魁拔I》虧損超出預料,3500萬元投資的《魁拔I》僅獲350萬元國內總票房,最終落得個慘淡收場。然而兩年后,《魁拔II》首周票房已突破2000萬元。究其原因,皆因“贏得口碑”與“建立團隊”兩大原因。
事實上,《魁拔II》扭轉票房的一個重要原因便是通過《魁拔I》“換”來的口碑。因此與其說《魁拔》系列動畫電影是在憑良心創作,倒不如說它愿意把更多的心思花在“討好”觀眾上。端正態度,觀眾至上,這是所有成功動畫電影都在堅守的信條,自誕生之日起便口碑上佳的《魁拔》系列自不例外。
與此同時,《魁拔II》作為一部以3D方式呈現的二維動畫電影,在劇作上與大多數系列動畫的策略一樣,盡可能營造懸念,全力為下一集埋伏筆,使觀眾不得不因好奇心再“坐回”到影院里。雖說故事情節上的懸念很必要,但系列動畫電影區別于電視動畫的一大特點就是把每部的矛盾做到“最激烈化”,不給任何人物的命運以選擇或改變的后路,而在下一部影片中,必將是每個角色的命運都獲得重新轉變,正如美國動畫電影《玩具總動員》系列中的小主人之于玩具們。
但必須要指出的是,《魁拔II》的主創們在深諳此道的同時,在故事的某些講述方面又顯得有些畏首畏尾。例如觀眾都知道蠻吉的脈門遲早會開,只是時間的問題,但影片到最后都沒有明確交代蠻吉的脈門是否打開,這種頗有些故弄玄虛的敘事方式,明顯拖慢了影片的劇情進度,在一定程度上挑戰了觀眾的忍耐力。
《魁拔II》的票房可觀,也是其營銷團隊重視品牌建立的結果。盡管《魁拔》系列動畫電影在風格上偏于日式,但其在營銷與制片上無疑學習吸取了美國動畫的運營模式。在美國動畫電影市場中,票房高企的動畫電影大多具有一個共同特征,那就是出身“名家”,也即這些動畫電影的制作與發行公司都具有較強的市場號召力。與《魁拔I》的“孤軍奮戰”相比,有博納影業參與宣發的《魁拔II》顯然在電影市場上更具號召力。一個具有良好口碑的品牌、一個專業的制作團隊再加上一個強大的宣發團隊,很可能會造就出一部票房成功的動畫電影。
在當下,成熟的美國動畫電影的確給中國動畫行業帶來了巨大的沖擊,這不是《魁拔》系列所面臨的特有問題。在筆者看來,因為《魁拔》系列選擇的玄幻題材擁有龐大且復雜的世界觀,以及較之當下其他動畫電影,受眾年齡層偏高等因素,導致其面臨“容許犯錯率”低的困境,才是《魁拔》系列所要面對的最大難題。所謂“容許犯錯率”不是指觀眾口味刁,而是上述提到的題材與受眾所限加之二維動畫類型所特有的“信息量匱乏”的特質,使觀眾有意無意間對影片的劇情與視聽的邏輯性提出了較高的期待與要求,一旦在劇情與視聽上稍有破綻或敗筆,觀眾就會感到“跳戲”。舉例說明,若《喜羊羊與灰太狼》系列動畫電影中的一場打斗場面在視聽效果上給觀眾以震撼人心或咄咄逼人的感受,定會使影片增彩加分,但用一個“平底鍋”和一個“黑場”草草略過,大多數觀眾也不會抱怨影片“偷工減料”。然而《魁拔》系列動畫電影中任何一場打斗場面含糊略過,觀眾或多或少都會因期待過高而大失所望。
當然,這并非說《魁拔》制作團隊做的是費力不討好的“傻事”。對比近幾年涌現出的許多粗制濫造的國產動畫電影,觀眾明顯看得出誰更嘔心瀝血些,這也正應和著大多數影評人對《魁拔II》的正面評價:國產動畫電影的良心之作。
(編輯:竹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