井岡山的“微博”
節省(漫畫)
、
慰勞紅色戰士去(漫畫)
到中國井岡山干部學院學習,現場教學點的內容形象生動、富有特色,紅軍當年的標語口號、漫畫,以及后建的書法碑林,都給人留下鮮活的印象。梅黎明常務副院長介紹說:“當年的標語就如現在的微博。”
詞典解釋,標語即用簡短文字寫出的宣傳鼓動口號。在井岡山斗爭時期,我們黨和紅軍特別注重宣傳鼓動工作,用通俗易懂的話讓更多百姓擁護和投入到革命隊伍中來。毛澤東在1928年的《井岡山的斗爭》中寫道:“文字宣傳,如寫標語等,也盡力在做。每到一地,壁上寫滿了口號。”據說當年任紅四軍政治部宣傳隊隊長的“雙槍女將”伍若蘭,就是在書寫標語時被朱德看上了,后結為夫婦。時任紅四軍政治部主任的陳毅在1929年《關于朱毛軍的歷史及其狀況的報告》中要求:“文字宣傳組,兩個人每人提一個石灰桶,大小毛筆各一支,凡軍隊經過的地方,墻壁上要統統寫滿紅軍標語,寫字要正楷,以愈大愈好,要用梯子寫得高,使反動派不能隨便涂抹。”可見當時對待這項工作是何等重視和認真,竟作為一項政治要求寫在文件中。1928年紅四軍、紅五軍會合,陳毅為慶祝大會的彩樓書寫對聯:“在新城、迎新人、演新戲,打倒新軍閥;辭舊歲、逢舊友、敘舊情,推翻舊世界。”現在,保留完好標語最多的是在茨坪南邊的行洲村,共有30多條,內容包括宣傳黨和紅軍的性質任務、宣傳建立紅色政權、宣傳開展土地革命運動、宣傳黨的工商業政策及對敵政策等。
在興國縣將軍館的展板上,一組漫畫格外醒目,當年的《紅色中華副刊》圖文并茂,專設“蘇區漫畫”,內容涉及前方軍事戰況、根據地生產生活以及配合節慶的特刊,一幅《節省》漫畫,是眾人擲幣為革命戰爭籌款,錢來源于節省的80萬行政費。“井岡山碑林”建在茨坪北山的革命烈士陵園里,由老紅軍、中國書法家協會名譽主席舒同題寫碑名,共有碑刻139塊,大多為老一輩革命家和書法家的題詞,革命情懷躍然筆端,政治意義與書法藝術有機結合,是彰顯一代歷史的珍貴墨寶和文物。有的這樣寫道:“天下第一山”、“高并日月”、“上井岡山偉大,下井岡山也偉大”。
看得懂,聽得明,記得牢,這是紅軍在井岡山時期采用藝術表現形式的共同特征。尤其是標語,如同啟蒙識字的讀物范本,讀者對象為工農子弟兵和山區百姓,目的和功能都很有針對性。這種特殊歷史環境下創作的書法,沒有寫在紙上,不繃門面附庸風雅,更賣不了錢,但它高立于井岡山的村村寨寨,讓眾人看、鼓士氣,一句濃縮千萬言,取得的成效與槍桿子一樣力量無窮。
(編輯:高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