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話“面對面”
時間:2013年07月14日來源:《光明日報》作者:田呢

兒童之場景油畫 讓·沃斯特

最終的凝視(油畫·局部) 讓·沃斯特

托馬斯肖像(油畫) 毛 焰

1998 no.94(油畫) 菲利普·阿克曼

學員在墻角邊(油畫) 陳丹青

2008 no.32(油畫) 菲利普·阿克曼

絲襪(油畫) 陳丹青
肖像畫和室內繪畫在視覺藝術史上占有重要位置。一直以來,許多藝術家試圖借由描繪人的面孔或環境來捕捉人的生存和精神狀態。人的面孔可以被看作是一種通用圖標,復制出我們所有人,都有眼睛、耳朵、鼻子、嘴巴,或許還有一頭蓬亂的頭發。然而,各種文化和不同時期的人像在畫法上都會有明顯的差異。從一幅肖像畫可以得出無數有關其來源的文化線索,這些信息進而可以作為該文化的品質特征。
日前“面對面中荷肖像畫及室內繪畫展”在深圳何香凝美術館展出,集合了陳丹青、毛焰和讓·沃斯特、菲利普·阿克曼四位藝術家的作品。他們在某種程度上執迷于肖像或室內主題的創作,有著各自獨特的處理方式和語言風格。陳丹青的肖像畫,自然寫實,對環境以及人物肢體語言和神韻的刻畫隨意而細膩;讓·沃斯特的人物則湮沒在華麗的室內空間中,影劇般的光影和其間人物關系營造出一種靜謐之感;菲利普·阿克曼的作品是三十多年來的自畫像,其面孔和身份在現實主義、立體主義等風格中被不斷演繹,形成了一種近乎修行式的觀念實踐;同樣是反復刻畫同一面容,毛焰選擇用單色調深入表現異國模特的表情,但又使身份特征退居其次,讓位于對內在精神的捕捉,彌漫著幽微的沉郁。
此次展覽形成了獨特的組合,呈現了中荷四位藝術家對人類情感和精神狀態的觀察、思考和表現,構成了來自不同文化背景,在肖像畫和室內繪畫中的一次“面對面”的對話。
(編輯:高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