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西京:大愛為民繪丹青
王西京近照
他以一顆純粹的心追求藝術,同時不忘自己的使命與擔當。審視王西京的藝術創作和藝術活動,無不堅持以文藝創作為人民大眾服務為旨歸,始終閃耀著《講話》精神的光芒。
藝術源于生活,源于人民大眾,藝術又必須回報生活,為人民大眾服務,這是《講話》精神的鮮明特點。幾十年來王西京時刻不忘回報社會,回報人民。從1989年開始,王西京先后組織并帶領百余名畫家,多次赴青海、新疆、西藏、內蒙古等西部地區采風寫生,深入生活,使創作更加貼近時代、貼近人民。他為毛主席紀念堂、中南海、人民大會堂等諸多場所創作了無數幅巨幅作品;為基層農村、部隊、廠礦企業、少數民族地區義務作畫累計達近萬幅。無論是海嘯、非典還是汶川地震、玉樹地震,不管是西部邊遠地區的小學還是都市的貧困大學生,哪里有困難哪里就有王西京和他的畫家團隊的身影。
中國畫和西方美術在審美、觀察方法和表現方法等方面都不一樣。如何將西方美術的優勢和中國傳統藝術的優勢結合,可以說是多少藝術家一生在探索的領域。就讀于西安美院附中時,王西京就接受過嚴格的西方美術教育的訓練,西方美術給了他很多營養,但他還是堅持用中國藝術的語言來表現民族的、現代的東西。一邊要講筆墨,一邊要講造型;一邊是現實主義題材,一邊是寫意精神,中間錯綜交叉著很多學術方面的問題,都需要畫家不斷思考。在這個過程中,既要進得去,又要出得來,要學到西方優秀的東西,又不能受它的約束。“如何賦予中國的傳統藝術更多的時代精神和時代內涵,這是我們這一代人要探索的,如果我們能為中國美術史留下一點東西的話,那就是在東方與西方,傳統與現代,在寫實與寫意之間,在這個交叉點上去找自己的位置。”王西京說。
2010年王西京當選為陜西省美協主席,他首先發起并成立了全國首家公益性美術基金會——陜西美術發展基金會,同時舉辦了以“前進中的陜西美術”為主題的首屆陜西美術獎頒獎典禮暨陜西美術事業發展基金會成立盛典晚會,現場接受企業及社會各界捐資2300萬元,為陜西美術事業的持續發展注入了新活力。他還先后組建了陜西省美術家協會大秦嶺和驪山藝術創作中心,服務陜西美術事業發展。組織策劃了《長安精神》陜西當代16人全國巡展,展出130余幅精品力作,組織革命紀念地采風活動,啟動了“陜西人文千年重大題材美術創作工程”,這一系列大手筆的藝術活動在全國產生巨大影響。作為書畫藝術界的領軍人物,王西京走出了一條很有啟迪意義的藝術道路,主導王西京書畫藝術創作和服務于社會、服務人民群眾的根源是他始終不渝地堅持毛澤東同志的《講話》精神,主動承擔起為人民抒寫、為人民放歌的歷史責任。只有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創作導向,藝術之樹才能常青,才能成為受到人民群眾稱道的好畫家、大畫家。
(編輯:曉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