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樣的培訓才有實效
7月12日,2013年北京朝陽區街鄉文化中心新任職人員培訓班開學典禮在垡頭地區文化中心舉行,朝陽區43個街鄉文化中心的90余名新任職文化專員參加了開學典禮,開始了學時跨度近8個月的培訓學習。此次培訓是朝陽區文化委員會和區人力社保局聯合主辦的培訓項目,覆蓋了朝陽區所有街鄉。新穎的培訓方式、豐富的培訓內容以及嚴格的考核標準,讓這些新任職的年輕文化專員們眼前一亮的同時,也多多少少感受到了壓力。
培訓課程精心安排
健全優化基層文化工作者隊伍、加強基層文化人才培育,是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的重要內容。朝陽區自2011年成為首批國家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示范區創建城區以來,撤并了一些事業單位,使各街鄉都成立了新的全額撥款的文化中心。機構建起來了,它們能不能發揮作用,服務效能如何,主要靠的就是從事文化工作的基層人員。為此,朝陽區為各街鄉文化中心配備了文化專員,解決了多年來基層文化干部“一人管好幾攤事兒”的窘境。
朝陽區文委副主任、區文化館館長徐偉說:“為解決新任文化專員業務知識不足等問題,我們從年初就開始了基層走訪,通過座談、問卷調查等形式,深入了解街鄉群眾實際需求和新任職人員的學習意向,這為合理安排培訓課程提供了重要依據。”
據介紹,此次培訓課程由朝陽區文化館全面承辦,課程將結合北京市文化局出臺的基層文化干部“六會”標準(會組織活動、會指揮合唱、會計算機技能、會做群眾工作、會舞蹈編排、會樂器演奏),在培訓機制、課程設置上大膽創新,采取“常規任務+創新實踐”的方式,采用“學時+學分”制。
“學員中有的是研究生畢業、有的是大專學歷,知識基礎不同,掌握的知識技能不統一,所以課程設置上以學員的基本情況、知識結構、意向選擇為依據,通過針對不同專業的人員和需求分門別類、分層次地開設課程。”徐偉介紹說,培訓課程分為知識普及的公共課、分門別類的專業課和提高專業技能的研修課三大類。公共課具體包括公共文化理論、基層文化現狀和趨勢、非遺保護、志愿者運行模式、文化活動的創新等等;學員還可以根據自己的興趣和基礎以及所在社區工作的要求,自愿報名選擇專業課;而研修課將進行一對一的培訓,以提高學員為社區服務的專業技能。不僅如此,授課教師還采用了聘請和委托兩種方式,邀請專家教授,以及委托高等專業院校授課,并將積極為學員創造外出考察以及在文化機構實習的機會,有效提高學員的綜合素質,并使其個性得到充分發揮。
“多年來,我們對基層文化隊伍的培訓每次大多只有兩三天時間,此次培訓可以說是朝陽區第一次舉辦如此系統、時間延續如此之長的培訓。”朝陽區文委主任黃小偉說。
興趣與壓力并存
這次培訓的課程安排從學員興趣出發、側重實踐,大部分公共課選擇在文化場館現場授課。“比如音樂課在國家大劇院上,文物鑒賞課在潘家園文物市場上……然后再帶領大家回到具體的問題和實際工作當中進行討論。”在開學典禮上的課程介紹環節,坐在臺下的學員們不禁騷動起來,因為這與想象中枯燥的培訓課程大有不同,一下子點燃了這些年輕人的熱情和興趣。而隨著對培訓課程及考核制度介紹的深入,學員們又逐漸安靜下來,因為想要順利地完成此次培訓,好像并沒有那么容易。
培訓班結束時要對學員進行嚴格的考核,不僅要考核學分和學時的完成情況——不能低于200個學時、缺勤不超過5次,才有資格進行筆試,還要進行成果匯報。“這也正是我們從培訓一開始就注重討論和實踐的原因。比如在成果匯報階段,我們可能要求學員組織辦一場音樂會,那么這場音樂會都要有誰來參加、音樂會的面貌該什么樣,學員都要有全面的考慮和一定組織能力。成果匯報要與培訓學習和社區實際結合起來,所以學員必須注重每一次分階段學習后的討論。”徐偉說。
“通過考試的學員,將由區文委和區人力社保局共同頒發結業證書,作為對文化專職人員的專業認可。如果不合格,需要參加第二次培訓,甚至還要把意見反饋到學員所在單位,重新考慮其是否適合所在的職位。”朝陽區人力社保局紀委書記劉勝說。
真正學到一些東西
朝陽區各街鄉文化中心在招聘人員時有一個基本條件,就是要求他們都要有一技之長。參加此次培訓的學員主要由街鄉文化中心新任職人員、基層文化干部和文化大院的工作人員組成,當中大部分都是“80后”“90后”。
朝陽區來廣營地區文化中心的宋裴裴是此次培訓班的學員之一。她是畢業于中央音樂學院的研究生,也是此次培訓班中學歷最高的學員。聲樂、舞蹈、合唱指揮、節目主持,都是她這次想在公共課之外選擇的專業課,她希望能借此機會多學一些東西。“一些專業的課程是很難在平時學習到的,比如這次課程里的《音響設備使用與維護》。”宋裴裴說,盡管自己是專業出身,但真正在基層開展工作時才發現,自己的專業面還太窄。“這是第一次與這么多的各個街鄉的文化工作者一起培訓,機會很難得,對我以后的工作會有很大幫助。”
在開班動員一開始,黃小偉就給學員們拋出了一個問題,她希望每一個參與培訓的學員都能在200個學時的學習之后,說出文化工作者到底是干什么的,希望學員們帶著這個問題去學習和思考,在結業時能真正學到一些東西,同時要通過培訓相互建立起聯系,因為公共文化服務是一個體系,不是只做好某個街區的文化工作就算合格了。
(編輯:蘇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