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寫漢字也是英雄
會寫字的 “百萬富翁”
“寫字?誰不會啊。”千萬別先夸下海口,不說一些生僻字,就是一些常用字,也不是人人會寫,據統計“癩蛤蟆”僅有三成人能寫出來。近日,電視熒屏上就出現了兩檔以漢字書寫為闖關內容的綜藝節目,是類似《百萬富翁》(Who Wants to Be a Millionaire)的答題闖關類節目,只是國外這類節目以巨額獎金吸引選手,《漢字英雄》《中國漢字聽寫大會》以實現夢想為目標,頗令人有些春風拂面之感。
7月11日,由河南衛視和愛奇藝聯合制作的綜藝節目《漢字英雄》推出。此后不久,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發布“限歌令”。更巧的是,同樣以漢字的書寫為考察內容的《中國漢字聽寫大會》也隨后在中央電視臺科教頻道播出,可以說這兩個節目都力圖想從唱歌選秀類節目中突圍而出,說明業界自身也對“全民皆唱”有一定的反思。
幾乎同時推出的兩檔漢字書寫類節目雖然考的都是漢字,上臺的選手也都是青少年,但節目形態卻有很大的不同。《中國漢字聽寫大會》很像智力比賽,各校以團體的形式出賽,每隊派出5名選手,每個隊每輪派出一名選手寫字,沒有寫對就淘汰下場,哪個隊最后在臺上的人數最多,誰就是贏家。雖然節目中間也穿插著選手個人的介紹式的小簡介,但節目現場的氣氛還是略顯緊張,畢竟這是關系到各校榮譽的比賽。而《漢字英雄》更為綜藝化一些,每個孩子都會有一段格式化的影像介紹,著重在于把選手的特長和精神面貌介紹出來,一期節目會有八九個孩子上場,電視觀眾對于孩子們的印象會比較深,選手們在答題期間,于丹、張頤武、高曉松三位漢字先生會適時提醒和點評,趣味性強。從答題的難度上,也是《中國漢字聽寫大會》難于《漢字英雄》,前者是聽寫詞組,后者是寫出單個字;前者的詞組涉及天文、地理、物理、化學、歷史等各學科知識,一個名詞如果連聽也沒聽說過,就更不用說寫出來了;后者考察一個字,主持人和嘉賓可以提示選手這個字的各種用法或是詞組,相對難度較低。
其實從節目的主持人就可以看出兩個節目的不同,《中國漢字聽寫大會》主考官是中央電視臺新聞類播報的播音員,《漢字英雄》是主持過《主持人大賽》的馬東,因而兩個節目的現場氣氛截然不同。
《漢字英雄》目前已經躍至同時段節目收視率第四,雖然不能與一線的唱歌選秀節目相比,但已經有了不錯的成績。
擔任了《漢字英雄》漢字先生的北京大學教授張頤武談到《漢字英雄》的優勢時說:“觀看《漢字英雄》這類節目時,每個人都可以動筆來寫,觀眾會有參與感。不像唱歌,技術上會有門檻”。《漢字英雄》推出了手機APP,下載了同名APP軟件的觀眾,都可以與場上選手同步進行書寫。其實不需要下載這樣的軟件,觀看節目的普通觀眾都可以參與進來,聽到電視中提到某些字,觀眾會情不自禁地用手指或是拿起筆比劃兩下,看看那些我們認得出的字、似乎天天在眼皮底下見過的字是否能寫得出來。
張頤武談到自己參加這個節目的初衷時說:“不少人提筆忘字,漢字的書寫遇到很多挑戰和問題,這是現實的情況,不少人不會寫字,對寫字陌生了。我的孩子八歲了,他也愿意寫字,我想和他一起學習。我年輕時也學過文字學,雖然不是很專業,但是對此有興趣,也覺得很有樂趣,從各個方面看,他們做這個節目也是讓更多的人對語言文字感興趣。語言文字是文化的載體,沒有語言文字文化就沒有載體。”
這兩檔節目考察的對象是中小學生,但是在生活中,寫字能力最差的往往是成年人。張頤武對此深有感觸:“因為我們多年用電腦,提筆忘字了。孩子們書寫能力還是很強的。”在一期《漢字英雄》中,分別有兩個孩子碰上不會寫的字起用了求助手段,他們都給自己的語文老師打電話,分別問“臥榻”的“榻”和“害臊”的“臊”怎么寫,兩位老師都給出了錯誤的答案。以致于于丹、張頤武、高曉松在節目中笑談,應該組團給老師做個培訓。
《漢字英雄》從今年三月份才開始有創意,在7月下旬播出,根本沒有給廣告營銷留下充足的時間。河南衛視和愛奇藝還是推出了這個節目。雖然正好趕上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推出“限歌令”,讓其能稍避歌唱類選秀節目的鋒芒,可是一個文化內涵厚重的節目,如何與那些節目競爭還是一個很大挑戰。
除了漢字先生的貢獻,有特點的小選手也是節目的殺手锏。《漢字英雄》與《中國漢字聽寫大會》都有對于選手風采的展示,小選手們性格各異,他們的能力往往令人大吃一驚,也給節目加分不少。會寫字、通曉文字背后歷史文化的孩子,未嘗不是“百萬富翁”。(本報記者 吳月玲)
(編輯:曉婧)
· | 讓漢字溶于血液——一名字體設計師的故事 |
· | 全國漢字輸入大賽進入復賽階段 |
· | 專家:發揚漢字文化不應僅靠比賽推動 |
· | 讓漢字動起來,美起來 |
· | 漢字的堅守:感悟文化之深 藝術之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