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三峽庫區發現規模最大煉鋅遺址
時間:2013年08月28日來源:《人民日報》作者:
據新華社重慶8月27日電 (記者張琴)重慶三峽庫區忠縣洋渡鎮明代煉鋅遺址考古工作日前“收官”,這是我國目前已發現并進行考古發掘的時代最早、規模最大、保存最完好的古代煉鋅遺址群,甚至早于《天工開物》中的有關記載。
記者在考古現場看到一堵一人高、數米長的蜂窩狀土墻,上面密密麻麻地“長滿”了黑洞,這是由古人煉鋅時廢棄的罐子堆積形成的。重慶市文化與遺產研究院副院長白九江介紹,這一發現對于復原明代冶鋅爐的形制、了解其工藝流程提供了寶貴的實物資料。
重慶市文化與遺產研究院文管辦主任李大地介紹,本次考古發掘共清理各種遺跡92處,其中冶鋅爐9座、坑50個、溝2條、柱洞29個、灶1個、墻1面。這些遺跡主要分屬于6個冶煉場。出土遺物共計350余件,種類有陶、瓷、銅、鐵、石器等。遺物以冶煉用的裝燒器皿—陶質冶煉罐以及冷凝區構件之一的冷凝窩為主,還有一定數量的日常生活陶瓷器,包括陶缸、甕,瓷碗、盤、杯等。另有少量銅錢、銅洗、銅鎖、鐵鉤、石錛等。此外,還出土有冶煉爐爐壁殘塊及燃料用煤等。
據悉,遺址周圍臺地上還新發現商周遺址1處、漢代墓地3處。
(編輯:單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