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描是一種研究世界的特殊方法,通過這一方法人們不僅可以(描繪)認識自然事物的各種形態,并且可以創造性的表現這些形態,把它們變成藝術形態。
過分地熱衷于“個性”,便一定會給自己制造偏食的壞習慣,自己制造發育畸形。應引導學生不要滿足于做一個盆景里的病梅,不要成為一個個兒長不大的早熟蘋果。
造型似是而非是一年級新學生的較普遍的毛病。要求輪廓準確可以培養學生業務學習上的嚴格作風和求實的態度。
過分要求構圖妥帖勢必歸于平庸。始覺別扭處常如烈馬,倘能駕馭,恰成奇險。 ——韋啟美
走在上課路上的韋啟美
韋啟美素描
人體、街頭速寫、生產場景……當韋啟美近300件素描速寫作品靜靜地呈現在中央美術學院美術館2層展廳之時,觀者無不驚訝于作為一個畫家對其素描作品之珍愛,更感念于此次展覽對其創作搜集整理之完備。
于9月3日至22日舉行的“韋啟美的素描課”展覽,分為:一種研究世界的特殊方法;要哲理,不要圖解;要醞釀,也要即興;要整體,當然要細節;要攀登,不要風頭。這5個部分還原了韋啟美素描教學的歷史情景,呈現了他一貫的素描主張,展示了其素描代表作品和教授學生的素描代表作。通過作品、檔案、實物、視頻采訪相結合的多元化展覽呈現方式,使素描課的知識性與趣味性相融合,而這也是韋啟美一生中最大規模的素描作品展示。
韋啟美1923年出生于安徽安慶,啟蒙受教于孫多慈。1942年考入重慶中央大學藝術系,受教于徐悲鴻、呂斯百等。1947年從中央大學藝術系畢業,應徐悲鴻之邀,赴北平藝專任教。2009年逝世。在韋啟美的教育生涯中,他將大部分精力都投入到了基礎教學上,他的基礎課教學主張是中央美術學院教學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特別是在素描教學上,他總結規律,撰寫了大量教學筆記和教學論文,這些文獻不僅是研究他個人教育和教學生涯的重要史料,也是研究20世紀中央美術學院教學的珍貴遺產,它也將成為20世紀中國美術教育研究的重要文獻。中央美術學院副院長譚平表示,在其印象中,韋啟美是中央美術學院老一代藝術家中思想最為開放的一位。他一生謙虛低調,今年是他90歲壽辰,這個展覽既是對他的緬懷,也將成為今年中央美術學院95周年校慶活動的重要組成部分。
謙虛低調,但骨子里卻有股傲氣,是很多和韋啟美接觸過的人的共同感受。“‘要攀登,不要風頭’是韋啟美論素描中一段平常的話語,但卻是他一生為人和藝術的寫照。他甘愿站在基礎教學的第一線,勤勤懇懇、踏踏實實地教了一輩子素描和色彩基礎課,教得一絲不茍、教得任勞任怨。在這個展覽布置過程中,我們仿佛又回到了先生的課堂。先生認真到可以用22頁信紙,回答一位外地教師關于素描教學的問題,而且反復修改、謄抄。”展覽策展人余丁如是說。
與韋啟美有過接觸,并請其看過畫稿的中央美術學院副院長徐冰,也對先生的為人和風范印象深刻。徐冰曾撰文寫道:“韋先生從來就不是一個驚天動地的畫家,可作品中總是透著對藝術的從容與明慧,他的這幾幅畫一定讓不少同行和我一樣,受到過那種只有從心底才能感受到的震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