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美非遺嘉年華吸引大批市民
國慶期間,首屆工藝美術非遺嘉年華在北京國際雕塑公園拉開了大幕,將首屆北京惠民文化消費季推向了一個新的高潮,開幕頭兩天,就吸引了大批的北京市民和外地游客。
“品相不錯,買值了!”“您給掌掌眼。”……在現場,經常能聽到淘到寶貝的市民圍在一起互相參詳。用最少的錢淘到最實惠的寶貝,充分體現了“文化惠民”的內涵,3萬平方米、200多家參展商,從幾十元的菩提手串到幾萬的瑪瑙擺件,從琺瑯筆筒到紫砂壺,從古典家具到文玩把件,現場還有名家書畫作品展賣,滿足了各類文化消費者的需求。北京市文資辦書記張慧光指出:“工美非遺嘉年華是北京惠民文化消費季中一抹亮麗的風景,為北京市民提供了一道豐盛的文化大餐”。
非遺展示區賺足了人氣,十幾位手工藝人現場展示了兔兒爺、面塑、糖人糖畫、空竹、風箏……在場的小朋友們幾乎人手一個糖人,一位家長告訴記者:“之所以帶孩子來,就是想讓他知道,除了時下流行的動漫卡通,咱們老祖宗也留下了不少好東西。”
來自老字號北京琺瑯廠的“金地獅頂罐”成了展場“明星”,短短兩天就賣出了十幾套,價值幾十元的掐絲小粉盒,被一搶而空,工作人員表示第二天要抓緊補貨。據了解,此次參展的作品有一部分出自國家級工藝美術大師之手。
“非遺文化不僅體現了中華民族的才智,也是今人認識歷史的生動教材。”北京非遺發展基金會執行理事長陳四光在現場說,“讓更多的人了解、知道、喜歡上非遺,才是本次展會的初衷。”
在嘉年華上,逛累了,還可以坐下來聽講座。據主辦方介紹,每天都有收藏界大腕在講座區開壇論道。“現在買紅木還值不值?”“教您如何品茶”“漫談北京文化”“印章收藏大有學問”……每天一個主題,每天一位名家,異常火爆。北京古典家俱商會副會長余鴻雁在講座之后,被現場聽眾團團圍住,大家意猶未盡,爭相提問,余老師耐心地一一作答。
中午一到,哪里的人最多?非“舌尖上的北京”莫屬,小吃攤位前人頭攢動,薈萃了30多種老北京小吃。“畢竟是老字號,味兒正,吃得放心,也吃出了文化。”南來順的糖耳朵、華天的烤饅頭,一大早就被“搶”光了,全聚德的鹵制食品和護國寺的清真小吃以及柳泉居的豆包,要是來晚了就只能等到明天再來排隊了。相聲演員孟凡貴在現場幽默地說,“這么大一個嘉年華,逛一圈鐵定餓,幸好有咱們正宗的北京小吃伺候著。”
(編輯:黃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