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蘭克福書展:中國展商新機遇
法蘭克福國際書展是世界最大的圖書博覽與版權交易會之一,也是世界各地出版人、代理商與讀書人、愛書人相聚一堂的盛會。在今年的展會上,共有約160家中國展商參與,其中許多出版社、印刷公司及代理商已是多年光顧的常客,雖說“年年歲歲花相似”,但伴隨著中國書業(yè)“走出去”的多年積累以及行業(yè)內的變遷,今年的中國展商們仍有一些不同以往的新體驗、新機遇。
“走出去”更務實
“如果說從前書展上‘政府搭臺’搞活動幫了我們不少忙,今年明顯感到市場化運作的氣息更強烈。”中國外研社綜合語種出版分社社長彭冬林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說,“開展兩天,我們已經達成了50項版權輸出與15項版權引入,今年應該能比去年增加20%到30%”。
彭冬林說,在前來洽談交易與合作的對象中,今年多了很多中小型的、不太出名的出版商或中介人,他們或是推銷自身的產品,或是希望幫助中國作者走出國門,或是介紹外國作者進入中國市場,商談的焦點也在于如何實現(xiàn)共同盈利。“相較以前多與大的出版社談合作,這樣的現(xiàn)象顯示我們正在全面融入世界出版行業(yè)的商業(yè)環(huán)境。”
而中國出版商也在主動適應這樣的變化,榮寶齋出版社版權中心負責人王紫賢說,我們這次選擇圖書時也比較用心,首先要考察德國市場和歐洲市場的需求,再就是事先向我們的客戶詢問他們的需求點。這樣有的放矢,令版權交易取得了更好的效果。
此外,中外展商進行合作的模式也變得更加多元且貼近市場。新世界出版社在本屆書展上與美國圣智學習集團簽署了共同出版《中國夢:誰的夢?》英文版的協(xié)議,雙方可在內容與營銷網絡上形成有效互補。而浙江大學出版社、北京大學出版社等也表示,中外合作出版在學術性書籍方面已有好幾年摸索,現(xiàn)在已經形成了穩(wěn)定而有效的合作模式。
中國更受關注
中國曾是2009年法蘭克福國際書展的主賓國,一度在書展掀起“中國熱”。幾年過去,熱度有增未減。在中國圖書貿易有限公司負責版權工作20余年的張北征對記者說,她有點驚訝于今年有許多小語種國家,如波蘭、阿爾巴尼亞的客戶上門尋找相關的中國書籍。此外,除一向較熱銷的漢語教學、中國傳統(tǒng)文化等書籍外,這次對中國當代文學感興趣的客戶也明顯增多。
不僅“中國內容”受到關注,中國的市場也吸引了很多業(yè)界人士。來自意大利一家出版社的馬蒂娜·米安在各個中國展臺間穿梭,她的出版社制作了一本水城威尼斯的美食書,“知道中國人對意大利越來越感興趣,我們希望在書展上找到合適的中國伙伴一起出版。”
對中國的關注不僅體現(xiàn)在展臺上,在書展舉辦的各類研討交流活動中,也時時閃現(xiàn)中國的身影。10月9日上午一場名為“我眼中的你”的討論會,就邀請了中國、德國、奧地利的專家暢談如何縮小中西方文化的差異,吸引了許多人駐足聆聽。
印刷業(yè)有亮點
除出版商外,本屆書展還有20余家印刷廠商參展。隨著書籍電子化的發(fā)展,紙質印刷的市場空間近些年來遭到擠壓,但在展會上,這些印刷廠商的收獲卻并不比出版商少。中國銀博印刷技術發(fā)展有限公司的展臺人員介紹說,該公司在光柵印刷技術方面業(yè)內領先,簽下了不少歐美客戶。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在聚集了中國等各外國參展商的6號展廳中,最大的展臺是來自中國香港、提供書業(yè)印刷服務的利奧紙品集團,且顧客絡繹不絕。該集團董事總經理霍漢鴻對記者說,傳統(tǒng)的黑白紙質書籍印刷或許難再現(xiàn)輝煌,但利奧在展會上受到的歡迎表明,如果印刷行業(yè)能夠實現(xiàn)高標準的環(huán)保與安全要求,同時提供滿足客戶多樣化需求的豐富產品形式,并增加印刷品中的創(chuàng)意、教育含量,仍然有較廣闊的發(fā)展空間,這是本屆展會給書籍印刷業(yè)的啟示。
(新華社法蘭克福10月10日電)
(編輯:黃遠)
· | 李云迪法蘭克福獨奏會 唱片搶購一空 |
· | 上海書展將開7天夜場 增設實體書店展區(qū) |
· | 美國舊金山舉辦古舊書展 組圖 |
· | 2013上海書展開幕 |
· | 第44屆開羅國際書展開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