堅持堅定堅守 創造創新創優
堅持堅定堅守 創造創新創優
——第五期全國曲藝創作高級研修班掠影
第五期全國曲藝創作高級研修班全體成員合影
分組過稿會場
10月25日至29日,由中國曲藝家協會、中國文聯人事部、云南省文聯主辦,云南省曲藝家協會承辦,中國文學藝術基金會資助的第五期全國曲藝創作高級研修班在云南昆明成功舉辦,來自全國的中青年曲藝作者50余人參加此次研修。在為期五天的課程中,董耀鵬、崔凱、譚仲池、仲呈祥就中國曲藝發展與曲藝創作、曲藝創作技巧、創作者的文化自覺、文藝美學等主題進行授課。
針對曲藝創作隊伍不斷壯大,但缺乏精品佳作的現狀,本次研修班繼承了以往的傳統:學員必須帶作品入班。孫晨、崔立君、崔琦、郝赫等曲藝名家擔任輔導老師,幫助學員改稿。學員踴躍展示作品,真誠交流,輔導老師直言不諱,耐心指導,拿來學員的草稿親手修改的情景令人印象深刻。本次研修班學員共提交作品60多篇,涵蓋相聲、快板書、蓮花落、諧劇等曲種20多個。一批有亮點的作品脫穎而出,如胡磊蕾的小品《閑人馬隊長》、吳新伯的中篇評話《野狼谷傳奇》、趙小征的二人轉《鬧天門》、紀存的相聲《就是聚聚》等,這些作品將結集出版。
四位輔導老師聆聽學員朗誦作品
學員領取結業證
董耀鵬、曲華江出席結業式。董耀鵬在總結發言中指出,本次研修班的特點,一是所有學員都保持著高昂的狀態,這是曲藝人應有的姿態和態度;二是授課老師水平高,他們有作品、有話語權、有影響力;三是老師講的觀點新、視野新、角度新,意見很中肯;四是授課的信息量非常大,故事多,含金量高。他建議學員們要對重大社會問題給予關注,要有學習的意識,要做能研究、能創作、能表演的通才,要咬定曲藝不放松,堅持堅定堅守。他還向基層曲藝創作者發出下一次研修班的邀請。
【講座摘要】
真正的好作品應直抵心靈
□ 仲呈祥(中國文聯榮譽委員、中國傳媒大學藝術研究院院長)
在消費主義引領的市場中,創作者在作品中制造感官刺激,迎合觀眾心理需求,可以獲得利益,但不能因為這樣,就罔顧藝術本來應該具有的精神向度與形而上的美感。娛樂至死的作品是不會長久的,真正的好作品要直抵心靈,讓觀眾把快感升華為美感。不能讓某些只注重視聽效果、感官刺激的作品引領市場。曲藝是深藏于民間的文化軟實力,曲藝娛樂要有度,不能淪為無節制的搞笑。社會生活是文藝創作的源泉,但有的作品僅僅客觀陳述現實,沒有理想的引領也是不夠的。
不要對社會問題漠不關心
□ 譚仲池(湖南省文聯主席)
關注生活強調的是感性,審視生活強調的是理性,創作者關注生活是前提,但更重要的是審視生活。一些作品票房高只是媒體炒作的結果,只有達到藝術真實的創作才能叫好又叫座。當今社會,有的人對現實產生了質疑、激憤、失望,而有的創作者并非真實反映生活的作品,受到媒體的炒作和吹捧,令觀眾對現實的判斷出現失誤,這是不負責任的,是文化的淺薄。不要成為對重大社會問題漠不關心的藝術家,作為創作者,以什么樣的胸懷和眼光面對現實是很重要的,只有給予現實理性莊嚴的關注,才能創作出真正有價值的作品。
曲藝人要咬定曲藝不放松
□ 董耀鵬(中國曲協分黨組書記、駐會副主席、秘書長)
曲藝發展狀況總體值得肯定。據最新統計數據,我國曲藝從業人員已有25萬,國有團體70家,民營團體3000家,小劇場500家;一些高校開展曲藝進校園活動;今年已有10次對外交流,遠至丹麥、德國等歐洲國家。但也存在問題。作品總量大,精品佳作少;創作隊伍擴大,名家新秀少;曲藝至今沒有進入大學本科專業目錄,沒有專門的教材和師資力量;創作環節較為薄弱;理論體系尚未形成;還存在“三俗”現象;創新不足;評論有待加強。廣大曲藝家要在作品中彰顯曲藝本體特色,研究、表演、創作、評論兼修,個人、集體創作雙輪驅動,正確處理繼承與創新的關系。要對重大社會問題給予關注。創作要有當代感、現實感,關注現實民生問題,對于社會期待要給予觀照。好的作家要有問題意識,要有學習意識,要把學習當做生活態度、藝術追求。老中青作者要成為通才,并有所專攻。年輕人要堅持、堅定、堅守,咬定曲藝不放松。
曲藝家應有傳之久遠的力作
□ 崔 凱(中國曲協副主席)
我們常說文藝創作引領大眾審美,但今天很多電視劇是收視率在引領,電影是票房在引領,對于文藝作品的評價缺乏客觀標準,好像在網上出名了、在市場上火了,就是好作品了。在曲藝作品創作上,一些小劇場節目很受歡迎,表演者有一定的基本功,背過一些老段子,加入時尚元素,再有水軍炒作,就能獲得不錯的收益,但這還只是藝人,不會成為曲藝家。一個曲藝家應該有代表作,傳之久遠的名段,還要在一定時期內對一個曲種產生影響。小劇場節目創作量大,但很難長久流傳,觀眾可以獲得笑聲,但談不上欣賞,創作者創造的是價格,而不是價值。商業演出的繁榮,不能體現一個時代的藝術繁榮,商演的節目中真正反映時代脈搏的也很少。當然商業性演出是必要的,因為曲藝人需要生存,但真正的曲藝作品,不能滿足于直白的宣傳腔、為一個地區的人文自然唱贊歌,想創作出具有曲藝家水平的作品,要追求主題的隱蔽化、情節的陌生化、人物的個性化、感情的復雜化。
【輔導老師感言】
崔琦(北京曲協副主席、曲藝作家)
參加這次曲藝研修班我又認識了新朋友,說明曲藝創作還是后繼有人的,這是一個可喜的現象。好作品難出,這是正常現象,一個好的曲藝作品必須下大力氣,選題要選好,手法新奇巧,文字駕馭能力高。有些初學者,熱情很高,作品很多,但這不是著急的事,要靜下心來扎實創作。
傳統題材在內容上不容易挑出毛病,古代故事、歷史人物都是現成的,寫起來很順暢,但是出新也不容易,曲藝創作沒有捷徑。我作為老曲藝人,希望創作力量多放在現代題材上。要有傳統題材的基本功,還要反映社會現實、反映時代、反映生活,比起傳統段子,這樣的段子創作難度大,但會更受老百姓歡迎。
郝赫(遼寧曲協顧問、曲藝作家)
我參加了兩次培訓活動,這次我感覺到,作品的數量和質量比上次有所提高,尤其是出現了“90后”作者,證明曲藝創作在一代一代往下傳,研修班對曲藝創作人才的培養大有好處,現在曲藝界演員多、作者少,因為創作不易、收入不多、出名的機會也少。但是這樣的活動如果長期堅持下去,相信會有一大批作者尤其是青年作者涌現,他們有時代精神,接受新生事物快,一定會令曲藝事業更加繁榮。
孫晨(二炮文工團相聲表演藝術家、曲藝作家)
這次大家的創作熱情都非常高,盡管我們有充分的時間輔導創作,但很多創作者都意猶未盡,創作在他們這里剛剛開頭,作品都是來自于他們自己的生活,雖然有些技巧不是很熟練,但是他們帶來了熱情真摯的創作氣氛和新鮮有趣的生活元素。學員表現出空前的團結,彼此沒有界限、坦誠相對,這在曲藝行當里是非常難能可貴的。相信有這次學習播下的種子,大家會創作出更好的作品。
崔立君(遼寧曲協副主席)
我是唯一參加過五期創作班的成員,前四期我都擔任學員組長,這一期身份轉為輔導老師。在當今曲藝界面臨諸多困難和問題的時期,中國曲協能夠堅持舉辦這樣的班,對曲藝作者是完全必要和非常及時的。通過名家講座,作品交流,互相探討和情感溝通,使我們形成了一支具備較好素質和創作實力的作者隊伍。這些年,學員們在創作班上遞交的好多作品,經過點評、討論、修改,有相當一些作品或在全國的大賽、匯演和藝術節上取得優異的成績,或在社會演出中受到普遍的歡迎。像我這樣的老作者,因為有了這樣一個學習班,創作激情重新燃燒,才能年近花甲時,頻出新作品,屢登領獎臺。我們愿意把經驗傳授給年輕人,也愿意從年輕人身上學到一些新鮮的東西,因為只有我們共同努力,曲藝事業才會有希望。
【學員心得】
紀存(北京嘻哈包袱鋪)
很榮幸參加第五期全國曲藝創作高級研修班,接到通知時很激動,學習過程中很興奮,學習結束后很滿足。對于我這種剛剛開始學習相聲創作的“90后”來說,這次創作班太難得了。老藝術家們將自己從事曲藝創作幾十年的經驗和技巧毫無保留地教給我們,這讓我們很感動。在分組討論過程中,我給大家讀了我剛剛獲得“西崗杯”三等獎的作品《就是聚聚》,是反映同學會炫耀題材的,孫晨老師和崔立君老師對我的作品進行了細致的分析,給我提出了很多寶貴的修改意見,并且對我以后的創作給出了很多指導性的建議。我會認真學習老師們的意見和建議,回去后踏踏實實地學習,認認真真地創作,不辜負老師們的教導和期望!同時我也非常感謝中國曲協給我這次寶貴的學習機會,希望明年的學習班我還能參加!
汪嘉寶(紹興縣文化發展中心)
我可能是班上年齡最大的一個,65歲,我是第一次參加曲藝創作研修班。我把它比作“五個一工程”。第一個“一”,我從事曲藝53年了,懷著一顆感恩的心;第二個“一”,懷著一種“死豬不怕開水燙”的精神來的,我是國家一級導演,但在這樣的研修班里我仍然是一個小學生;第三個“一”,大家都是頂尖高手,聽的都是專家的意見,一批頂級大師讓我茅塞頓開,我服;第四個“一”,我們一邊采風一邊交流;第五個“一”,一肚子的收獲,我要慢慢消化。我還總結了兩個字。一是“工”:慢工出細活。這幾天每天都在改稿子,改好微信傳回去,崔琦老師說真正成功的人幾天幾夜睡不得覺。二是“成”:幾個老師說我的稿子成,盡管我離高研班的標準還有一定距離,得到專家首肯,也十分欣慰。
潘衛炎(云南曲協)
感謝中國曲協把班放在云南,我們有這么多的少數民族,白族大本曲,傣族大哈,我們老對外說我們是曲藝大省,說實話,真正節目水平相差甚遠。這種情況下,班在這里辦,是對我們最大的愛護。第一個感受是“及時雨”。今年的活少了,自己在曲藝上的堅持有懈怠,這個班給了我們新的動力。第二個感受是“高”和“真”,各位都是曲藝界高手,傳授的都是一輩子的經驗心血,真真正正地把這些東西教給我們,感謝專家老師。
龔翠萍(貴州六盤水盤縣紅果鎮干溝橋村醫生、基層曲藝作者)
我不是一個人,我們有一群人,我們30多個熱愛曲藝的朋友,有煤礦工人,有農民,有醫生護士,有家庭婦女,有賣菜的,有開店的,雖然一個比一個窮,一個比一個草根,但是我們都瘋狂地愛著小品、相聲。我們的演出大多是沒有報酬的。為了給大家鍛煉的機會,我們自己出了5萬塊錢在社區搭了個老百姓大舞臺,所有愛好文藝的老百姓都可以不用交一分錢報名參加演出,每逢節慶,到處拉贊助,只要拉到2000至3000塊錢,就可以搞一場像樣的演出給老百姓看,1800塊租音響、500塊做舞臺背景,剩下的錢請全體演員吃飯,倒貼錢是常有的事,但我們在沒有任何資助的情況下已經堅持了3年,演了15場了,演出小品相聲30多個,舞蹈、快板、口技、二人轉等其他節目上百個,參加的老百姓有上千人,甚至演出過程中還會不斷有觀眾報名上臺現場表演。我代表身邊所有熱愛曲藝的基層和業余創作者、表演者請求曲協專家給予我們引領、幫助,讓我們在這條路上走得更遠。
(編輯:單鳴)
· | 第五屆全國曲藝創作高研班為高質量出精品鋪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