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化文化體制改革 需要增強系統思維
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做出了《關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正如習近平總書記向全會所作的“說明”中所說:“改革開放是我們黨在新的時代條件下帶領人民進行的新的偉大革命,是當代中國最鮮明的特色,也是我們黨最鮮明的旗幟……中央決定用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這個有利契機就全面深化改革進行部署,是一個戰略抉擇”。他還指出:“全面深化改革是關系黨和國家事業發展全局的重大戰略部署……需要加強頂層設計和整體謀劃,加強各項改革的關聯性、系統性、可行性研究……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生態文明各領域的改革都會牽動其他領域,同時也需要其他領域改革密切配合”。
從習近平總書記向全會所作的“說明”中,我們首先看到的是他一再強調“全面深化改革”的戰略意義,既是“一個戰略抉擇”又是“重大戰略部署”。因此,他格外強調“兩個加強”,即“加強頂層設計和整體謀劃”和“加強各項改革的關聯性、系統性、可行性研究”。這種主張,在全面深化改革的總目標中得到了體現。“決定”指出:“全面深化改革總目標是完善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必須更加注重改革的系統性、整體性、協同性……讓一切勞動、知識、技術、管理、資本的活力競相迸發,讓一切創造社會財富的源泉充分涌流,讓發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體人民”。由此我們可以看到,之所以“必須更加注重改革的系統性、整體性、協同性”,在于我們要“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構建現代化治理體系并提升現代化治理能力,這必然需要系統、整體、協同的治理能力。
在全面深化改革總目標下的文化體制改革,無疑也要增強系統思維。
首先,文化體制改革的系統思維要關注全面深化改革的整體謀劃,這就是習近平總書記所說的“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生態文明各領域改革和黨的建設改革緊密聯系、相互交融”。
“決定”在提出“總目標”后,對上述5個領域和黨的建設改革提出了6個“緊緊圍繞”的目標要求。其中對文化領域深化改革的要求是:“緊緊圍繞建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社會主義文化強國深化文化體制改革,加快完善文化管理體制和文化經營機制,建立健全現代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現代文化市場體系,推動社會主義文化大發展大繁榮”。
我們說文化體制改革的系統思維首先要關注全面深化改革的整體謀劃,主要有兩個要點:其一,文化體制改革的重要遵循是緊緊對接全面深化改革的總目標的。也就是說,深化文化體制改革要緊緊圍繞的“建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社會主義文化強國”正緊緊對接著總目標中“完善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其二,深化文化體制改革需要加快完善、建立健全的有關方面,與其他領域的改革緊密聯系,相互交融。比如我們的現代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就要關注社會領域深化改革的重要遵循,即“緊緊圍繞更好保障和改善民生、促進社會公平正義深化社會體制改革”;比如我們的現代文化市場體系建設,就要關注經濟領域深化改革的重要遵循,即“緊緊圍繞使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深化經濟體制改革”;還比如我們的文化管理體制和文化生產經營機制的完善,也要分別關注“科學執政、民主執政、依法執政”和“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續”。
其次,文化體制改革的系統思維要考量立場、態度的申說與具體舉措的落實,這就是“決定”第十一部分的謀篇布局。
以《推進文化體制機制創新》為標題的第十一部分,強調的是“以激發全民族文化創造活力為中心環節,進一步深化文化體制改革”。重要目標是“建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社會主義文化強國”,中心環節是“激發全民族文化創造活力”,二者的關聯正如習近平總書記向全會所做的“說明”所說:“高舉改革開放的旗幟,光有立場和態度還不行,必須有實實在在的舉措”。這也說明文化體制改革的系統思維需要考量實實在在的舉措。
作為全會亟待解決的重大問題,第十一部分闡述的是文化體制改革的重大問題。按文中要點來看,這些重大問題包括完善文化管理體制、建立健全現代文化市場體系、構建現代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和提高文化開放水平4個方面。我們注意到,黨的十八大“報告”論述文化建設的專章題為《扎實推進社會主義文化強國建設》,它所論述的四個方面分別是加強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建設、全面提高公民道德素質、豐富人民精神生活、增強文化整體實力和競爭力。這4個方面是著眼于文化作用的發揮而言的,也就是“發揮文化引領風尚、教育人民、服務社會、推動發展的作用”。比照著黨的十八大“報告”來考量十八屆三中全會“決定”,可以看到后者重在強調“舉措”。也就是說,要扎實推進社會主義文化強國建設,務要先推進文化體制機制創新。
第三,文化體制改革的系統思維要審視具體舉措的系統性、整體性和協同性,這就是整體謀劃“文化體制機制創新”的方方面面。
在此,一要審視每一相對獨立方面的有機構成。比如在“完善文化管理體制”這一方面,不僅要看到推動政府部門由辦文化向管文化轉變,而且要看到健全堅持正確輿論導向的體制機制的重要性。比如在“提高文化開放水平”這一方面,不僅要看到擴大對外文化交流,加強國際傳播能力和對外話語體系建設;而且要看到積極吸收借鑒國外一切優秀文化成果,引進有利于我國文化發展的人才、技術、經營管理經驗。這里要兼顧“推動中華文化走向世界”和“切實維護國家文化安全”。二要審視各獨立方面相互間的緊密聯系。比如在“建立健全現代文化市場體系”和“構建現代公共文化服務體系”之間,雖然前者的重心在于“促進文化資源在全國范圍內流動”,后者的重心在于“促進基本公共文化服務標準化”,但顯然,前者的“提高文化產業規模化、集約化、專業化水平”與后者的“推動公共文化服務社會化發展”明顯存在著相互依存的供需關系。
對于具體舉措的系統性、整體性和協同性審視,務必要注意到推進文化體制機制創新進程中的“四個堅持”和“兩個鞏固”,如“決定”第十一部分的開宗明義:“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增強文化軟實力,必須堅持社會主義前進方向,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展道路,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鞏固馬克思主義在意識形態領域的指導地位,鞏固全黨全國各族人民團結奮斗的共同思想基礎。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工作導向,堅持把社會效益放在首位、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相統一……”對于這段“推進文化體制機制改革”的宗旨,我的解讀是把“四個堅持”作為“兩個鞏固”的內涵展開,也就是說,“四個堅持”要堅持的前進方向、發展道路、工作導向和工作效益,就是我們對“指導地位”、對“共同思想基礎”的鞏固。同時我還認為,后“兩個堅持”的工作導向、工作效益,相對于前“兩個堅持”的前進方向、發展道路而言,也構成一種“摸著石頭過河”與“頂層設計”的內在關聯。
第四,文化體制改革的系統思想要分析“頂層設計”、特別是其目標要求,這就是“決定”提出的“緊緊圍繞建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社會主義文化強國深化文化體制改革”。
結合“決定”的第十一部分來看,無論是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還是增強國家文化軟實力,都離不開建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離不開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可以說,沒有文化軟實力的增強,就談不上建設文化強國;而沒有核心價值體系的建設和核心價值觀的踐行,文化軟實力就根本無從談起。因為文化軟實力就其根本而言,是對國內民眾的凝聚力與感召力,更是對國際社會的親和力與影響力。
我們都知道,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包括四個方面的基本內容,即馬克思主義指導思想、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創新為核心的時代精神,以“八榮八恥”為主要內容的社會主義榮辱觀。也就是說,核心價值體系是由指導思想、共同理想、民族的時代精神(或時代的民族精神)以及榮辱觀來支撐的。后三個方面本身就體現為國家、社會及個人三個層面。因此,黨的十八大報告首次以24個字概括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在國家層面倡導富強、民主、文明、和諧,在社會層面倡導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在個人層面倡導愛國、敬業、誠信、友善。
其實,在核心價值體系和核心價值觀的“頂層設計”同時,有21個省(自治區、直轄市)提出了地域精神,還有200多個城市提出了城市精神。這大概可視為不同地域、不同城市價值追求的“摸著石頭過河”。據中共云南省委宣傳部課題組《關于當前各地地域精神塑造和培育情況的調研報告》(載2013年11月12日《光明日報》),對于地域精神表述詞語頻次在20次以上的有8個,即創新、開放、務實、和諧、包容、誠信、自強、團結,其中最高的創新、開放分別出現78次和59次。而我們注意到,除和諧、誠信外,其余頻次較高的表述詞語均未在“核心價值觀”的概括之中。這說明,作為頂層設計的“核心價值觀”,未必以各地域、各城市價值取向認同的“過河石頭”來構建,“核心價值觀”的頂層設計具有“向前展望、超前思維、提前謀局”的品質。對于地域精神頻次較高的表述詞語,課題組批評為“盲目跟風的同質化”;而我則認為,上述8個詞語之所以頻次較高,是因為我們大多數地域或城市在思考理想的價值取向時,都共同面臨著明顯要克服的不足、要破解的難題和要化解的風險。
以此為例來看文化體制改革系統思維的一個重要方面,我們就能深刻理解“決定”所說:“堅持正確處理改革發展穩定關系,膽子要大、步子要穩,加強頂層設計和摸著石頭過河相結合,整體推進和重點突破相促進,提高改革決策科學性,廣泛凝聚共識,形成改革合力。”上述地域精神表述詞語頻次較高的8個詞,其實也可視為深化文化體制改革應廣泛凝聚的共識和堅定形成的合力。因此,創新與開放、務實與自強、和諧與包容、誠信與團結不是“盲目跟風的同質化”而是“科學決策的聚合力”。在我們系統思維中需要理解的是,地域精神就其本質而言不是“價值追求”而是“行動感召”,是實現核心價值觀的立場、態度和舉措。對此,習近平總書記對全會所作的“說明”已經高屋建瓴地指出:“面對新形勢新任務新要求,全面深化改革,關鍵是要進一步形成公平競爭的發展環境,進一步增強經濟社會發展活力,進一步提高政府效率和效能,進一步實現社會公平正義,進一步促進社會和諧穩定,進一步提高黨的領導水平和執政能力”。毫無疑問,這6個“進一步”也是我們深化文化體制改革應當謀劃的思路和矚望的前景。
(編輯:高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