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安書法家葉華洲辦展 言恭達贊其藝術定力
時間:2013年12月07日來源:中國文藝網作者:伊紅梅

圖為觀眾觀看葉華洲書法藝術展。曹政 攝
12月6日,由江蘇省文聯、江蘇省書協和江蘇省淮安市委宣傳部共同主辦的“真境界——葉華洲書法展”在江蘇美術館新館開幕。原江蘇省委副書記、省文聯名譽主席顧浩,原江蘇省人大常委會副主任丁解民, 江蘇省文聯副主席王慧芬,江蘇省文聯書記處書記鄭澤云,中國書協副主席、江蘇省文聯副主席言恭達,江蘇省書協副主席、省美術館館長孫曉云,淮安市委常委、宣傳部長戚壽余等領導和嘉賓300余人出席開幕式。
開幕式上,葉華洲將20幅書畫精品捐贈給淮安市慈善總會。葉華洲是江蘇青年書法家中的翹楚,多次在全國、全省重大書法賽事中獲獎,特別是在全國第十屆國展中榮獲最高獎。本次展覽共展出葉華洲120余幅書法力作,立體式地展示了他從事書法事業近三十年的心路歷程。其書法守正求新,碑帖兼容,既傳承經典,又緊貼生活,注重結合時代的審美需求,融入個人的才思激情,可謂風神高雅,筆墨靈妙。其作品蘊含了作者豐富的人生閱歷,寄托了其對人生社會清明和暢的追求與向往,呈現了作者和美心性的底色和蓬勃的生命張力,折射出淮安水城地域文化歷史的厚重與神奇。
據悉,展覽將持續至12月10日。通過本次展覽,淮安市將陸續借助各類高端平臺,面向江蘇省及全國推介一批創作成績突出的優秀文藝人才,著力打造文藝名家名作,努力實現“文化淮軍”高峰林立的歷史性跨越。

葉華洲書法作品

葉華洲書法作品
素心追月 泊然內定
——評葉華洲的書法
言恭達(中國書協副主席、江蘇省文聯副主席)
記得梁漱溟先生說過:“所謂定力,不是別的,就是他的過去,他的背景,他總要受過去的背景的決定。”大凡一位成熟的書家,他的“背景”決定了他的“藝術定力”以及在此“定力”下所拓展的人生畫卷。
六十年代出生的葉華洲成長于歷史文化名城淮安。這座以大運河、里運河、古黃河、鹽河四河穿城,洪澤湖、高郵湖、白馬湖、金寶湖四湖鑲嵌的蘇北水鄉城市,養育了華洲清靈樸質的心性與人文修為。傳統地域文化“背景”帶給他以“知止而后定,靜安慮得”的哲學思辨,養育他“受人以虛,求是以實,能見其大,獨為其難”的處世品行。
從八十年代初徐州求學,到新世紀后進入淮安文聯從事文藝工作,多少個寒來暑往,華洲潛心于書藝硯邊,沉湎于這塊純凈的家園……像一位虔誠的佛教徒,癡迷又執著。從《二爨》、漢簡、二王手札、張旭《古詩四帖》、懷素《自敘帖》《藏真帖》到褚遂良《陰符經》、米芾墨跡三種、黃庭堅《李白憶舊游詩草書卷》、楊凝式《韭花帖》《神仙起居帖》等等,靡不涉獵,成了他天天與古人對話的必修。沉淹書史,勤操毛穎,蕩思八荒,游神萬古,明心見性,漸入精微。“心手相師勢能奇”,求定力,擴眼界,豐胸臆,強功力。華洲深深懂得:惟其靜,方聽得天籟之聲;惟其修,才涵育出色書家。這位天資聰穎、好學覃思、如今在儕輩中已屬佼佼的求道者,堅定地開拓了兩種不同的書寫體系:一種以魏碑為基調的楷書,求其方俊峭拔,雄強勁健;一種以晉唐為主線的行草書,求其清遠蕭散,奇趣俊朗。華洲說:二十多年來,我游走于碑與帖的兩極,剛柔相推而生變化。前年十屆國展的廣西評審中,華洲獲獎行書作品受到評委們的稱許。作為評委,我看到了他的作品中所顯示的從創作理念到技法演進的高度統一;看到了他博收約取,多面求精的成熟結果;看到了他堅守的傳統性向當代性轉捩的思維推進……其作品點畫圓潤飛動,穩健暢達,結字謹嚴峻險、欹正相間,筆意樸質清逸,布勢瀟麗恣放,可謂風神高雅,筆墨靈妙。這種清和之氣直逼意境之營造,其雅逸之風所透析的蓬勃生命力是作者和美心性的底色,是對人生社會清明和暢的追求與向往!
晉韻為宗,魏勢為用,宋意為養,寫心為本的時代創意,讓華洲的書藝進入了一個新的境界。正如黃山谷所示“學書要需胸中有道義,又廣之以圣哲之學,書乃可貴。”寂寞修正果,追古出清新。華洲以堅毅的心志做事,以敬畏的心愫求藝,必然“無須故作驚人筆,寫得性靈品自高”。這種將“博學、慎思、審問、篤行”的中國文化淵源看作為人立身之道,必能完成人格的修煉,堂堂正正去做一個有社會人文擔當的藝術家。
在你認知文化價值的時候,追夢永遠在遠程,沒有歸期……不求而得的,往往是求而不得!
(編輯:曉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