構建現代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大有可為——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系列評論之五
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提出構建現代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的目標,這為已基本覆蓋全國城鄉的公共文化服務設施網絡建設和方興未艾的國家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示范區(項目)創建等工作指明了發展方向,提出了新的要求。積極構建現代公共文化服務體系,促進基本公共文化服務標準化、均等化,推動文化惠民項目與群眾文化需求有效對接,必將在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中發揮重要作用。
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是文化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一項重要任務。文化服務的公共屬性,意味著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與人民群眾的精神文化需求密切相關;公共文化服務設施網絡的多層級、全覆蓋,文化服務活動的豐富多樣性和廣泛參與性,又決定了它必然是傳播倡導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重要陣地。完善公共文化服務體系,提供均等優質的文化產品,開展多姿多彩的文化活動,豐富群眾精神文化生活,是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必然要求。
從黨的十六屆五中全會提出“加大政府對文化事業的投入,逐步形成覆蓋全社會的比較完備的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到十七屆六中全會提出“完善覆蓋城鄉、結構合理、功能健全、實用高效的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再到十八大提出“要加強重大公共文化工程和文化項目建設,完善公共文化服務體系,提高服務效能”,十八屆三中全會提出“構建現代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理論和實踐的發展,一直與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五位一體”總體布局以及致力于惠民生、全面深化改革的治國理念,與大力建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緊密聯系。可以說,構建現代公共文化服務體系正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建設在文化領域的重要載體和體現。
從宏觀來說,加強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是繁榮發展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的必然要求,是實現好、維護好、發展好人民群眾基本文化權益的主要途徑,是推進政府職能轉變、建設服務型政府的重要舉措,是提高公共文化服務水平、加快文化事業發展、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的客觀需要。富強、民主、文明、和諧,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愛國、敬業、誠信、友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這三個方面的基本內容,都可以也必須通過覆蓋城鄉、建設和活躍在百姓身邊的公共文化服務設施與服務活動來傳播和弘揚,以文化人,深入人心。
從微觀來說,一切文化產品、文化服務和文化活動,都要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傳遞積極的人生追求、高尚的思想境界和健康的生活情趣。一幅畫,一首歌,一件文物,一段群眾自編自演的積極向上的文藝作品,都會在潛移默化間成為匯聚人民群眾認同、接受和自覺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一份力量。繼續大力推進公共博物館、紀念館、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和文化館、圖書館、美術館等免費開放,豐富與改進群眾喜聞樂見的文化服務內容和形式;讓公共文化服務設施更多更好地發揮青少年社會實踐活動基地的功能,配合融入國民教育組織開展形式多樣的校外實踐教育活動……凝聚人心、傳播正能量,構建現代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在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進程中天地廣闊、大有可為。
(編輯:黃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