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歌劇《洛神賦》靠藝術創新吸引觀眾
近年來,中國的歌劇舞臺已經出現了明顯變化,財力支持和場地建設令世界羨慕,但歌劇發展仍任重道遠。當世界上很多經典歌劇成規模地引入中國時,中國的歌劇藝術家開始考慮如何讓原創的中國歌劇與之競爭?如何推動中國歌劇水平的全面提升?帶有實驗性的新歌劇《洛神賦》或許能引起業界的思考。
創作之新:藝術表現形式的混搭
《洛神賦》被冠以“新歌劇”的稱謂。該劇總策劃王海平說:“新歌劇盡可能地吸收近些年音樂和相關藝術的現代化探索成果,展現新世紀中國歌劇藝術的風貌,這也許會走出一條有前景的路來。”
該劇改編自三國時期魏國文學名家曹植的浪漫主義名篇,其創作挑戰在于歷史的厚重容易使劇作在處理上陷入瓶頸,一部歷史劇應該用什么方法展示才能讓現代人喜歡和接受?如何用現代人的視角去解讀千古傳說?該劇總制片人兼總導演周文軍表示,在這部劇中,他進行了兩方面的嘗試與創新:一是音樂方面,融合了通俗、古典、美聲以及戲曲元素,呈現出多樣化的音樂形式。二是舞臺結構方面,有別于戲曲舞美多采用實景,《洛神賦》的舞臺很干凈,在整個舞臺的調度中,升降舞臺被運用到了極致。而對于這些能否會被觀眾所接受,周文軍坦言,可能有人會喜歡,也可能有人不接受,“我希望市場會有爭議,沒有爭議就不會引起人們的注意”。
而對于國外的觀眾而言,《洛神賦》也有許多亮點。該劇藝術指導、女主角李飛說:“首先是劇本,能夠引起觀眾的共鳴。其次是作曲風格,融合了戲曲元素,打破了單一的唱法,用西洋的唱法演唱中國的傳統故事,是我們新的嘗試,既不失去民族特色,又能跟國際接軌。”
營銷之巧:風格多樣化吸引觀眾
《洛神賦》劇中女主角宓妃由3個女演員扮演,分別代表了3種類型:民族、民族通俗、純通俗唱法。一部劇同時有3個女主角,這也是該劇的一種營銷策略。周文軍表示,啟用3個女主角并沒有考慮主次位置,重點是要表現3種不同的風格,通過這種方式尋找觀眾的喜好和接受度,他們是喜歡像李飛這種有張力的演唱,還是喜歡相對柔弱的民族唱法,抑或是相對而言比較自由的發揮。而要想分辨這3個女主角的不同風格,就不得不逐一而聽。“很多觀眾連續看了4場,他們想看看3個宓妃有什么不同。”對于《洛神賦》的首演結果,周文軍表示,整體效果很好,都在意料之中。
對于目前歌劇在中國的發展,李飛坦言,市場并不樂觀,很多劇目基本上演5場就停,更別說打入國際市場。周文軍也表示,不少中國歌劇很難持續演出,而《洛神賦》作為一部歷史題材的歌劇,采用現代手法,拉近了與觀眾的距離,容易被人接受,希望能夠打破這種行業魔咒。
對于《洛神賦》的“走出去”,周文軍很有信心,作曲中的京劇、越劇、樣板戲等戲曲元素是國外劇目所不具備的,對海外市場來說是一種新的風格,這些民族元素的融合成為《洛神賦》走向海外市場的優勢所在。據悉,《洛神賦》將于2014年4月26日在英國倫敦開始國外首演,此后進行15場世界巡回演出。
“讓一個劇活下來、走出去,當然要以演出量來保證。”周文軍表示,接下來會對這部劇進行細微調整和打磨,使其能夠以更加完美的面貌呈現在觀眾面前。作為一部中國原創題材的歌劇,《洛神賦》的上演僅僅是開始,未來會有更多的“中國歌劇”走出國門。
(編輯:蘇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