占卦鑒古之偽:贗品讓藏家吃盡苦頭
作為群經之首的《周易》歷來為學者所重視,二千多年來不知有多少飽學之士對之考證研究,據說對書名的解說就有多種,至于對各卦爻辭和卦象的論說之多更是難以統計,所以這部書實在是中國傳統文化的精髓所在。然而這部書在西周時期其實是一部卜筮之書,正因為如此,所以歷代巫卜方士總是把它奉為占卦的圭臬,直到現在我們還可以看到出版界對此書所表示出來的關注,當然其關注點大都是在占卦方面。
占卦之神秘,使不少人士在人生處于某個關節點上之時,總是試圖去占卦的易學人士那里詢問一下未來的情形,即使是投身自然科學的專家學者有時也會去嘗試這種辦法,可見兩三千年的流風余韻不是現代的新思潮所能完全淹沒的。我平時接觸到一些人士,他們用于占卦的對象往往是子女的學業和婚姻、新居的風水和未來的財運,但也有一些人竟然把占卦的對象定格在古代陶瓷的真偽上,這真讓我有點摸不著頭腦。
照理說,占卦具有偶然性,而古代陶瓷的鑒定則一定要講究精確性,兩者絕對不能等而視之。但現在到處出現的贗品已經讓身經百戰的收藏家和鑒賞家吃盡了苦頭,所以萬般無奈之下,有些人就在某些所謂易學家的如簧之舌公關下,將嚴謹的古陶瓷鑒定交給了這批占卦之人。當然,這樣的鑒定結果按照概率來說也不可能完全錯誤,只是指鹿為馬、以今作古的現象就層出不窮了。
一次,一個藏友帶一個占卜者來訪,藏友介紹說這個人如何如何卜術高超,他曾請其卜鑒數件陶瓷的真偽,占驗結果與權威專家的結論完全一致,真可稱為神算子了。盡管我并不相信這位藏友的說辭,但好奇心還是驅使我去驗證這個人卜術的神奇,于是我拿出幾件比較普通的清末民初的粉彩瓷器請他卜鑒。出于我的意料,他并不急于拿出平時占卦所用的幾枚銅錢和點香的銅香爐,而是從口袋里先拿出一具精致的放大鏡,然后反復觀察這些瓷器上的紋飾,對器物的口、足等邊沿部位看得特別仔細。我還注意到他對人物衣紋和花木竹石的畫法花了許多時間進行察看,最后他的目光停留在一件面盆口部的文字上,注目沉思似有所悟。大約半小時后他才慢慢從隨身攜帶的挎包里拿出幾枚銅幣來,我看到這幾枚有“康熙通寶”字樣的清代錢幣锃光閃亮,明顯是平時經常使用的“法物”,當他拿出香爐準備點燃一支從印度進口的檀香時,我下意識地搖了下頭,對他說:“不必了,你已經作了鑒定,請談談鑒定結論吧!”其實當我看到他的一系列舉動后,我已經知道這是一位隱藏的鑒定高手,但可能是為了生存,他才不得不高懸起這面以易理卜鑒的神幟。
聽了我的建議,他詭異地笑了一笑,神情變得輕松起來。他慢條斯理地收拾起他賴以維生的法物,拿起茶杯呷了幾口,然后朝我看看說:“既然你不需要我占卦了,那么我就談談我的意見。”他隨手拿起一只光緒年間的金邊粉彩仕女圖碗,用手輕輕叩擊,說:“這只碗畫工精致,保存完好,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它的胎骨特別薄,而且造型上也完美無瑕疵,可稱得上是同類器物中的上品了。”他又接著手拿一只酒盅說:“這只同治年制造的粉彩酒盅器型比較大,而且底部有大清同治年制方章,值得收藏。”看到我靜靜地聽著他的講評,他的臉上露出了欣慰的微笑。突然,他的雙手捧起一只粉彩人物面盆,欲言又止,我似乎感到他有自己的發現,就說:“是否有問題?盡管說,我也在學習提高,不要緊的。”他放下面盆,擺了擺手:“不好意思,不好意思。我是想對你提供一個鑒定時值得注意之處,就是這只面盆口沿的一圈文字。 ”說到這里,他加重了語氣:“如果熟悉書法的話,那么這幾個字明顯不是清末民初的人所寫,這就是一個時代有一個時代書法的韻味。因此如果我的判斷不誤,這只面盆并非是舊器。”說完這句話,他舒了一口氣,然后笑笑:“我的鑒定完了。 ”這時,我反而有一種如釋重負的感覺,我調侃地說:“是否還要占卜一下進行驗證? ”這時輪到他對我說了:“不必了,我已經把需要占卜后才能提供的意見說給你聽了。 ”
原來如此。當然我知道,他的意見是正確的,原來我在提供數件舊器時,考慮到驗證他的神技的需要,已經把一件景德鎮新仿的面盆混雜其中了。由此事實,你難道還會相信盡憑占卦就會分別出陶瓷的真偽嗎?
(編輯:孫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