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復元青花 玉壺喜回春
時間:2011年08月14日來源:作者:

修復元青花一
修復元青花二

修復元青花三
? 古陶瓷修復必須遵循“修舊如舊”、“最小干預”、“可逆性”三大修復原則。這件元青花雙獅戲球八棱玉壺春瓶原器高29厘米、口徑8.2厘米。通體作八棱形,撇口、細頸、下腹鼓起,紋飾自上而下分為八層,腹部主題紋飾為雙獅舞球。明朝黃一正撰寫的《事物紺珠》曾記載,方器出窯后,存在歪斜和開裂的幾率較大,沒有缺陷的情況太少,所以在收藏界又有“一方抵三圓”之說。蔣道銀先生說自己此前修復過多件國寶級文物,但相形之下此件元青花雙獅戲球八棱玉壺春瓶造型更特殊、工藝更為精巧。
按照《景德鎮陶錄》記載,“其方棱者,用布包泥,以平板拍連成片,裁方粘合。”而這件瓷器也讓蔣先生印證了元青花、方器的制作工藝。數月前,藏家把一堆青花碎瓷片捧到蔣先生面前,從15塊碎片內側,可以看到多處非常清晰的接胎痕跡。蔣道銀先生介紹說“古陶瓷修復分為清洗、黏結、補缺、打底、彩繪、罩光等步驟”。蔣先生首先把碎瓷片放入超聲波容器內清洗,并為每一塊瓷片標上編號,隨后開始由下至上黏接。黏接完成后,用專用填充料填入器身殘缺部位。待補缺部位打磨平整后,就能配色噴釉。元青花的底色是白中帶綠的“蛋殼青”,他采用器械噴繪法,嚴格控制噴繪范圍。
修復必須講求科學、嚴謹,萬萬不可憑想象、臆造。在紋飾補繪中有一處花紋嚴重殘缺,蔣先生在打完底后器物上沒有相同的樣飾參照,因而無從補繪。他花費了大量精力查閱資料、文獻,最后終于在首都博物館2009年出版的《元青花》一書上找到了實物資料。
元青花修復最為關鍵的是釉面的處理。蘇麻離青呈色濃艷深沉,并帶有紫褐色或黑褐色的下凹斑點。蔣先生先用仿釉涂料調配出青花色,然后用毛筆手工補繪紋飾。此過程要多次調色、慢慢點染,表現出青花豐富的層次,最后還要做出深色斑點,使元青花的釉面特征一一呈現。器身修復最后的步驟就是罩光,器物外表均勻噴上罩光劑,使青花有下沉感,形成釉下彩的效果。修復后的元青花雙獅戲球八棱玉壺春瓶不僅重新煥發出了昔日的光彩,其經濟價值也大幅提升。
(編輯:system)
· | 論元青花的撒藍裝飾技法及其藝術特色 |
· | 藝術品造假古已有之 十次打眼九次貪 |
· | 青花嫦娥奔月圖盤賞析 |
· | 張大千《人物山水二十八條屏》8000萬開拍 |
· | 清道光御瓷精品亦受追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