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談紫砂壺辨偽要則
時間:2011年08月25日來源:作者:

芳春壺

東坡提梁壺

半菊壺
文物作假古已有之,單從明清、民國的紫砂陶器真偽并陳的亂象,便可知道紫砂同樣深受其害。尤其是近幾年國內經濟大幅提升,各類拍賣市場紅火,名家作品價格驟然攀升。同時由于利潤的驅使,假冒古今紫砂名家作品的偽壺也大量產生,更有些堂而皇之地登上拍賣舞臺,為禍甚烈,因此如何提升自身的鑒賞水平,便成了紫砂陶愛好者的必修課題。
和大部分的工藝一樣,紫砂業一向都是子承父業、師徒傳承,尤其在明代和清代晚期之前,制壺陶人從選泥、配砂、制工具、打泥片、摶身筒到落款,這些步驟概由一人操作,偶有請擅書者為砂壺題款刻字者,此一傳統直到清末才開始走向分工。作為一種個體作坊式的民間“手工藝”,紫砂壺上所遺留的“個人風格”也成為一種可資溯源、推敲、對比的信息脈絡,尤其是壺身有刻字、署款者,更可借由各種經驗法則的累積、歸納,提供鑒定的判斷依據?;旧衔覀兛梢愿鶕ベ|火候、制作工藝、形制風格、款識銘刻等諸多方面綜合分析出作品的年代或真偽。
123下一頁
123下一頁
(編輯:system)